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是什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特点】
发布时间:2020-06-04
浏览量:3176次
手机浏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是什么【慢性心力衰竭诊断治疗特点】
音频内容
慢性心力衰竭,需综合病史症状体征及辅助检查作出诊断。主要诊断依据为原有基础心脏病的证据及循环缺血的表现症状。体症是早期发现心衰的关键,完整的病史,采集详尽的体格检查是非常重要的。慢性心力衰竭的治疗原则应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对各种可致心功能受损的疾病,如冠心病,高血压,糖尿病的早期管理,调解,心力衰竭的代偿机制,减少其负面效应。如拮抗神经体液因子的过度激活,阻止或减缓心室重塑,的进展。
本文由爱医医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爱医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就诊依据.
相关推荐
起搏器术后一般1-3个月可基本稳定,但具体时间因人而异。在术后1个月内,患者身体处于初步恢复阶段。从恢复情况看,手术伤口会逐渐愈合,疼痛和肿胀感慢慢减轻。不过,此时患者仍可能感觉身体较为虚弱,活动耐力有限,这是因为身体还在适应起搏器的存在,心脏功能也在逐步调整。自身体质较好的患者,可能恢复得相对快一些,比如年轻且无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伤口愈合可能更快,身体不适感也会较轻;而体质较差、年龄较大或合并有其他疾病的患者,恢复时间可能会接近1个月。
房玉涛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浏览量:3891次
一般来说,做心脏造影没支架后通常需要休息 1 - 3 周。如果恢复情况良好且自身体质较强,1 周左右可能就可以进行一些轻度的活动。此时身体对于造影剂的代谢已基本完成,穿刺部位也初步愈合。患者可能仅有轻微不适,如穿刺点的轻微疼痛等。但仍需注意避免剧烈运动和过度劳累,防止穿刺部位出血或影响心脏恢复。若恢复较慢或自身体质较弱,可能需要 2 - 3 周的休息时间。这类患者可能会感觉身体较为虚弱,心脏功能恢复也相对迟缓。
房玉涛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浏览量:3718次
心脏支架术后的危险期一般为 3 - 6 个月。在术后 3 个月内,恢复情况对患者的影响较大。这期间,心脏血管刚刚经历了介入治疗,支架部位的血管内皮需要时间修复,若恢复不佳,可能导致血栓形成等严重问题。同时,患者自身体质也起着关键作用,例如,年龄较大、患有糖尿病或其他慢性疾病的患者,身体自我修复能力相对较弱,在这期间更容易出现并发症,所以这一阶段尤其要密切关注。3 - 6 个月时,多数患者的血管内皮已基本修复,但仍不能掉以轻心。
房玉涛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浏览量:4246次
热门音频
语音时长 01:31
石青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语音时长 01:10
石青
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
语音时长 01:24
靖刚
淄博市妇幼保健院
语音时长 00:32
张宝林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免费提问
累积已解决23245个网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