耿涛

耿涛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中医科

预约挂号

该医生其他文章

更多 >>

背部拔罐的正确位置图

发布时间:2024-11-13

浏览量:18094次

手机浏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背部拔罐的正确位置图

概述

背部拔罐的位置主要有:

拔罐部位穴位图

拔罐部位穴位图

  1. 天宗穴:位于肩胛部,岗下窝中央凹陷处,第4胸椎水平。用于通经活络,理气消肿。

天宗穴

天宗穴

  1. 膏肓穴: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3寸。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盗汗,咯血,健忘等。

膏盲穴

膏盲穴

  1. 至阳穴:位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用于健脾胃,主要治疗咳嗽,气喘,胃痛等。

至阳穴

至阳穴

  1. 风门穴:位于背部第2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1.5寸处。用于益气固表,主治咳嗽,发热,头痛。

风门穴

风门穴

5.肺俞穴:位于背部第3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1.5寸。用于清热解表,主治咳嗽,气喘,鼻塞等。

肺俞穴

肺俞穴

背部拔罐的功效:

1.调节阴阳:阴阳是中医理论的基本核心。人体在正常的情况下,保持着阴阳相对平衡的状态。

2.活血化瘀:人体肌肉、韧带、骨骼一旦受到损伤,在局部产生淤血,在局部或相应腧穴拔罐,可消除淤血带来的疼痛,经络畅通气血运行,达到通则不痛之目的。

3.清热消肿:通过拔火罐使热邪疾出,以达清热去火的目的,使内部阳热邪透达到体表,排出体外,清除体内瘀热和肿毒。

4.祛痰解痉软坚散结:由痰湿所致的体表包块及风症通过拔罐、火罐治疗,使腠理宣畅,痰热脓毒外泄,有明显的止痉散结效果。

5.脏腑调和:拔罐疗法通过结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穴位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来治疗各种脏腑疾病。

注意事项:拔罐后不要马上洗澡,避免再次感染风寒。

本文由爱医医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爱医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就诊依据.

相关推荐

  • 脚上的穴位

    脚上的穴位有六十多个,分布着身体各脏腑的反射区,常用于养生保健。太溪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后方与跟腱之间的凹陷处,主要作用为补肾强身。大敦穴:位于大拇趾外侧趾背上,主要作用为清醒头脑,明亮眼睛。照海穴:位于足内侧,内踝尖下方凹陷处

    耿涛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浏览量:4878次

  • 背部拔罐的正确位置图

    天宗穴:位于肩胛部,岗下窝中央凹陷处,第4胸椎水平。用于通经活络,理气消肿。膏肓穴:位于第4胸椎棘突下,后正中线旁3寸。主要用于治疗咳嗽,气喘,盗汗,咯血,健忘等。至阳穴:位于背部后正中线上,第7胸椎棘突下凹陷处。用于健脾胃

    耿涛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浏览量:18094次

  • 祛湿气的艾灸位置图

    湿气重可以艾灸的部位包括:关元穴,丰隆穴,中脘穴,阴陵泉穴,承山穴,足三里穴位等,艾灸具有温阳的作用,随着身体阳气的增多,湿气可以逐渐的缓解,对体内湿气过重的人来说效果比较好,建议艾灸完后适当喝些温热水,辅助体内排出湿气

    耿涛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

    浏览量:11023次

热门文章

更多>>

免费提问

累积已解决23245个网友的问题

爱医医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