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医生其他文章
更多 >>谷丙转氨酶100多是熬夜吗
谷丙转氨酶100多不一定是熬夜导致的。谷丙转氨酶升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熬夜可能是其中一个因素,但也可能是其他疾病或因素所致。如果是熬夜引起的谷丙转氨酶升高,一般在调整作息、充分休息后,转氨酶水平可能逐渐恢复正常。但长期熬夜会影响肝脏的正常代谢和修复,对身体健康不利,应尽量避免。平时应保持规律的作息时间,成年人每天睡眠时长建议在7-9小时。
hbsag是什么病毒
HBsAg不是病毒,是乙肝病毒表面抗原。乙肝病毒感染人体后,会在血液中产生HBsAg,它是乙肝病毒感染的一个重要标志物。其存在提示乙肝病毒感染,可用于乙肝的诊断、病情监测等。乙肝病毒主要通过血液、母婴和性接触传播。乙肝患者可能出现乏力、食欲减退、肝区不适等症状。目前乙肝的治疗主要包括抗病毒治疗,如恩替卡韦、替诺福韦酯等,这些药物能抑制病毒复制,但需在医生指导下长期服用。同时,还可使用保肝药物,如复方甘草酸苷等。治疗方案需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由医生制定。
呋喃坦啶片功效与作用
呋喃坦啶片主要有抗菌、治疗泌尿系统感染、缓解尿频尿急、减轻尿痛、预防感染复发等功效与作用。呋喃坦啶片是一种常见的抗菌药物,在医疗领域应用广泛,对多种病菌有抑制和杀灭作用,能有效改善相关病症。1.抗菌:呋喃坦啶片对多种革兰氏阳性菌和阴性菌具有抗菌活性,能抑制细菌的生长繁殖,从而控制感染症状。2.治疗泌尿系统感染:常用于治疗膀胱炎、肾盂肾炎等泌尿系统感染疾病,通过抑制细菌在泌尿系统的滋生,减轻炎症反应。
乙肝抗体正常值范围是多少
乙肝抗体正常值范围一般为乙肝表面抗体定量大于10mIU/ml。乙肝抗体对人体有保护作用,可有效预防乙肝病毒感染。乙肝抗体主要通过接种乙肝疫苗产生。乙肝疫苗通常需接种三针,按照0、1、6个月程序。接种后,人体免疫系统会产生乙肝表面抗体。若乙肝表面抗体定量低于10mIU/ml,提示抗体滴度较低,保护作用减弱,可能需要加强接种乙肝疫苗。目前常用的乙肝疫苗有重组酵母乙肝疫苗、重组CHO细胞乙肝疫苗等。乙肝抗体检测结果的解读及后续处理应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狂犬疫苗有效期是三年吗
狂犬疫苗有效期不是三年,而且是半年左右。一般情况下,全程接种狂犬疫苗后,体内抗体水平可维持至少半年。在半年内再次被咬伤,通常不需要再次接种;若在半年到一年内再次暴露,应于0和3天各接种1剂疫苗;在1-3年内再次暴露,应于0、3、7各接种1剂疫苗;超过3者应当全程接种疫苗。这是因为随着时间推移,体内抗体水平会逐渐下降,无法有效预防狂犬病病毒感染。狂犬病是一种致命性疾病,一旦发病,死亡率几乎100%。
哺乳期最好不打流感疫苗吗
发布时间:2025-04-01
浏览量:3283次
手机浏览
用手机扫描二维码在手机上继续观看
哺乳期最好不打流感疫苗吗
哺乳期并非绝对不能打流感疫苗,以下是关于哺乳期接种流感疫苗的一些常见问题解答:哺乳期接种流感疫苗是否安全、哺乳期接种流感疫苗对宝宝有无影响、接种后能否正常哺乳、接种流感疫苗的效果如何、哺乳期不接种流感疫苗有何风险。如果哺乳期女性对自身情况存在疑虑,建议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
1. 哺乳期接种流感疫苗是否安全:目前研究表明,哺乳期接种流感疫苗是安全的,且能有效预防流感病毒感染,降低流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2. 哺乳期接种流感疫苗对宝宝有无影响:流感疫苗属于灭活疫苗,接种后不会通过乳汁传播给宝宝,反而能通过母乳将抗体传递给宝宝,为宝宝提供一定的保护。
3. 接种后能否正常哺乳:接种流感疫苗后可以正常哺乳,无需暂停母乳喂养。
4. 接种流感疫苗的效果如何:流感疫苗的保护效果并非 100%,但能显著降低感染流感病毒的几率,减轻感染后的症状。
5. 哺乳期不接种流感疫苗有何风险:哺乳期女性感染流感后,可能会将病毒传染给宝宝,增加宝宝患流感及相关并发症的风险。
哺乳期女性如果选择接种流感疫苗,接种后要注意观察自身有无不适症状,如发热、头痛、乏力等,一般这些症状多为轻微且短暂。日常要注意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勤洗手,避免前往人员密集场所,合理饮食,保证充足睡眠,以增强自身免疫力。同时,要注意按需喂养宝宝,保证宝宝摄入足够的营养,促进宝宝健康成长。
本文由爱医医主持创作,著作权属于爱医医。未经许可,不得转载。以上内容仅供参考,不能作为就诊依据.
相关推荐
哺乳期并非绝对不能打流感疫苗,以下是关于哺乳期接种流感疫苗的一些常见问题解答:哺乳期接种流感疫苗是否安全、哺乳期接种流感疫苗对宝宝有无影响、接种后能否正常哺乳、接种流感疫苗的效果如何、哺乳期不接种流感疫苗有何风险。如果哺乳期女性对自身情况存在疑虑,建议及时就医咨询专业医生。1. 哺乳期接种流感疫苗是否安全:目前研究表明,哺乳期接种流感疫苗是安全的,且能有效预防流感病毒感染,降低流感相关并发症的发生风险。
蒋卫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浏览量:3283次
目前并没有证据表明公厕中碰到尿液会感染新型冠状病毒。新型冠状病毒主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和密切接触传播。虽然在患者的尿液中可能检测到病毒核酸,但这并不意味着接触尿液就一定会感染。一方面,尿液中的病毒含量可能较低,且病毒在体外环境中的存活能力有限;另一方面,完整的皮肤是一道天然的屏障,能有效阻挡病毒入侵。然而,如果接触尿液后又触摸了自己的口鼻、眼睛等黏膜部位,且尿液中确实存在有活性的病毒,理论上存在一定感染风险,但这种情况发生的概率极低。
蒋卫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浏览量:4440次
EB病毒感染引起的情况较为复杂,其严重程度也因人而异。部分人感染EB病毒后可能没有明显症状或仅出现类似感冒的轻微症状,一般不严重;但在少数情况下,EB病毒感染可能引发严重疾病,如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鼻咽癌等,这种情况较为严重。EB病毒主要通过唾液传播,如亲吻、共用餐具等。大多数人在儿童时期就感染了EB病毒,感染后人体会产生抗体,一般能自行恢复。然而,当人体免疫力下降时,潜伏的EB病毒可能被激活,从而引发疾病。
蒋卫民 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
浏览量:4273次
热门文章
更多>>高晓玲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科
高晓玲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科
高晓玲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科
高晓玲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科
免费提问
累积已解决23245个网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