肠息肉

本词条由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内科 陈凤鸣

审核认证

编审专家
陈凤鸣
百科专家团

陈凤鸣

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中医内科

预约挂号
  • 疾病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疾病概述

肠息肉是指肠黏膜表面突出到肠腔内的隆起状病变,息肉非“肉”,而是一类异常生长的组织,包括肿瘤性和非肿瘤性病变,在没有确定病理性质前统称为息肉。息肉大小形态相差明显,可能有蒂,也可能基底部较广而无蒂,明确病理性质后会按部位直接冠以病理诊断名称,如结肠管状腺瘤、结肠炎性息肉等。

肠息肉

就医指南

临床症状:排便习惯改变、腹痛、腹胀等。

好发人群:肥胖症患者、糖尿病患者、肠胃病患者、免疫功能低下者等。

并发疾病:贫血、肠套叠、肠梗阻、黄疸等。

常用检查:结肠镜检查、心电图、血常规、直肠指诊等。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治疗周期:两周左右。

是否医保:是。

常用药物:抗生素等。

病因

主要病因
肠息肉的具体致病原因尚未明确,一般考虑和炎症刺激、基因遗传等相关,例如如溃疡性结肠炎、肠结核、克罗恩病、血吸虫病等。
传播途径
肠息肉不具有传染性。

症状

典型症状

一、排便习惯改变

主要表现为便次增多或减少。

若是继发炎症感染一般会伴大量黏液或黏液脓血便。

直肠息肉还会出现里急后重,主要表现为未排便之前出现下腹部不适,并且有排便时有排出不畅,肛门沉重下坠的感觉、大便变细等表现。

二、便血

便血是肠胃疾病临床最常见的症状之一,会根据部位及出血量的不同表现为鲜红色或暗红色。

便血一般以直肠出血最为常见,主要表现为无痛性血便,量少,仅为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或附着于粪便表面。

三、腹痛

少部分患者会出现腹部闷胀不适感、隐痛等症状。

其他症状

主要有嗳气、恶心、呕吐、体重下降等表现。

部分长蒂或位置近肛的患者可有息肉脱出肛门。

就医

就医指征
若是有便血的情况,要注意观察血液与大便是否混合、便血的颜色等,并如实告诉医生。
诊断标准

一、病史

是否有肠息肉以及结直肠癌的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是否出现排便习惯改变,例如排便次数增多或减少,以及黏液便或者是黏液脓血便,偶有腹痛、腹胀。

体格检查,一般没有阳性体征,极少数患者会出现腹部包块、局部压痛。

治疗

手术治疗

一、手术适应证

广基息肉的直径大于2厘米,并且息肉位于特殊部位导致内镜切除困难的患者。

胃肠息肉病综合征,例如家族性腺瘤性息肉病。

息肉发生癌变,累及黏膜下层深层,需要按大肠癌的根治原则来进行治疗。

二、术后护理

饮食:一般以清淡流食过渡到低脂流食,然后到低脂半流食的顺序进行,并且等待胃肠功能恢复后再进食普食,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生活:在进行手术后2周内要避免过度体力活动,较大的息肉切除术后在6小时要卧床休息,并且留院观察1~2天。

术后3天内肛门处不要碰水,以免感染。

谨遵医嘱,定期进行复查。

三、手术并发症

1、肠穿孔

主要症状为剧烈腹痛、腹胀,要立即行剖腹探查,进行肠穿孔修补术。

2、出血

主要包括术中出血和术后出血,症状为血便或者是黑便。少量出血可以选择用高频电刀电凝止血或内科保守治疗,如出血量大,应行开腹手术探查。

中医治疗

根据中医的辨证治疗法,肠息肉可以分为湿热下注证、气滞血瘀证、脾气亏虚证。不同证型需要使用不同药方,例如黄连解毒汤加减、少腹逐瘀汤加减、参苓白术散加减等。

根据息肉的数量可选择中药灌肠,缓解症状。

饮食

饮食调理

主要选择清淡饮食。

尽量避免刺激性、高脂肪食物。

多选择易消化的软性食物。

护理

日常护理
健康饮食,规律复查。
预防措施

保持健康饮食,坚持健康生活。

尽量做到定期体检。

少吃高蛋白、高热量食物。

戒烟戒酒。

展开全部

肠息肉推荐专家

陈凤鸣

陈凤鸣

主任医师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

中医内科

擅长: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支、肺气肿、哮喘、肺结核、肺炎等呼吸病及内科常见病、多发病

预约挂号

肠息肉推荐科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