丙型病毒性肝炎
本词条由
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龙华医院中医内科 陈凤鸣
审核认证
疾病概述
丙型病毒性肝炎是一种因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而导致的以肝脏损害为主的传染病,属于乙类传染病。急性期症状较轻,主要表现为疲乏、食欲减退、恶心等,也可没有任何症状或者仅仅感到乏力,大约有55%~85%的感染者转为慢性肝炎,并有发展为肝硬化、肝癌的可能。
就医指南
临床症状: 急性丙型肝炎的主要症状为食欲缺乏、恶性、呕吐等,部分患者会出现黄疸症状。慢性丙型肝炎症状一般不明显,主要为疲劳、黄疸等。
好发人群:未注射相应疫苗人群。
并发疾病:主要有肝硬化、肝衰竭、脾功能亢进、继发感染、肝性脑病、门静脉高压、肝肾综合征、低钠血症、低钾血症、高钾血症等电解质紊乱、肝源性糖尿病。
常用检查:实验室检查主要有血生化检查、病毒RNA或DNA检测、肿瘤标志物检测。影像学检查主要有腹部超声、CT、磁共振成像、瞬时弹性成像。
就诊科室:感染科以及传染病科。
治疗周期:一般为三个月左右。
是否医保:部分医保
常用药物:一般以抗病毒药物为主。
病因
症状
急性丙型肝炎的发病较为缓慢,主要症状有食欲缺乏、恶心、呕吐等症状,若是患者程度较轻,则部分患者会出现发热以及黄疸的症状。
慢性丙型肝炎的症状一般不明显,甚至会出现没有特征性的症状,例如疲劳、黄疸等。同时患者的症状发展会比较缓慢,一般在献血或体检时发现。
就医
1、患病前去过什么地方?
2、患病前吃了什么?
3、接触过病毒性肝炎患者吗?
4、有没有做过相关检查以及治疗?
5、药物过敏吗?
6、打过疫苗吗?
病史:
是否与病毒性肝炎的患者有密切接触。
是否接触或吃过来源不明的食物、液体等。
是否接受过输血、血制品以及器官移植等。
是否进行过文身以及修脚等。
是否曾患有急性病毒性肝炎。
症状:
患者是否出现发热、食欲缺乏、厌油、呕吐等消化道症状。
患者是否出现尿液、皮肤、巩膜等发黄,并且颜色可逐渐加深的症状。
体征:
大部分患者会有肝大的症状,并且触摸时会出现疼痛,部分患者还会出现脾大。并且患者在恢复期内肝、脾可逐渐回缩至正常。
治疗
饮食
1、患者需要保持三餐规律、少食多餐,并且要严禁暴饮暴食,一般在八分饱即可,同时要注意维持适宜体重。
2、由于患者的肝脏功能受损,饮食要注意避免油腻,不吃高盐、高脂食物,例如肥肉、油炸、烧烤腌制食物等。
3、多食用蔬菜,尤其是绿叶蔬菜。
4、戒酒,防止酒精损伤肝脏。
5、根据医嘱以及自身情况补充维生素。
护理
若是要进行耳钉、文身、注射等会损伤皮肤、黏膜的项目,要选择正规场所,并且进行规范的消毒可以降低感染风险。
若是身上有伤口,则要包扎好,并且要谨防沾染到别人的血液或其他体液。
注意不和他人共用指甲刀、水杯、剃须刀、牙刷等个人物品。
与健康情况不明的性伴侣接触时,坚持使用安全套。
及时清理卫生情况不明的个人用品、血液、呕吐物等时,并且穿戴好防护措施,如手套、口罩等。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