胃息肉
本词条由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卢湾分院消化内科 陈宗永
审核认证
疾病概述
胃息肉(Gastric polyps)是指突出于胃黏膜表面的良性隆起性病变,表面常较光滑。在一般情况下不会发生癌变。
就医指南
临床症状:隐痛、胀痛,反酸、嗳气、消化不良等。
好发人群:肠胃疾病患者。
并发疾病:癌变。
常用检查:心电图、粪常规、粪便隐血试验、上消化道钡剂造影、胃镜等。
就诊科室:消化内科。
治疗周期:根据患者具体情况而定。
是否医保:部分医保。
常用药物:奥美拉唑、兰索拉唑、泮托拉唑、雷贝拉唑、法莫替丁、阿司匹林、氯吡格雷、布洛芬、吲哚美辛、华法林、依诺肝素、利伐沙班等。
病因
一、幽门螺杆菌感染和慢性胃炎
胃息肉一般是幽门螺杆菌感染,让胃黏膜长期受到慢性炎性刺激,引起胃上皮细胞的过度再生导致的。
二、长期应用质子泵抑制剂
反流性食管炎患者若是长期使用质子泵抑制剂,导致患者出现持久的低胃酸状态以及高胃泌素血症,会增加胃底腺息肉的发病率。
三、胆汁反流
胆汁出现反流进入胃会导致胃黏膜的炎性增生,并且使胃内pH升高,是的胃泌素分泌增加,让胃内腺体增生,形成胃息肉。
四、慢性萎缩性胃炎
萎缩性胃炎通常伴有胃黏膜炎性反应、萎缩和化生,会导致胃息肉。
五、其他因素
胃息肉可能还与体内激素水平、年龄、遗传等有关。
症状
当息肉较小时没有明显症状。
少数患者会出现上腹隐痛、腹胀、不适等症状,也可能有恶心、呕吐、厌食、消化不良的症状。
当息肉较大时可导致上腹部隐痛、胀痛,反酸、嗳气、消化不良等症状。
以上症状是胃肠疾病常见症状,并非胃息肉特有的临床表现。
一、上消化道出血
若是患者伴有胃黏膜糜烂、溃疡等情况,会有消化道出血症状,其中以黑便最为常见,少部分出现呕血。病情迁延者会出现贫血、体重减轻。
二、幽门梗阻
若是息肉在幽门口附近,并且体积较大、堵塞幽门口,会导致幽门梗阻症状。主要表现为反复呕吐,并且呕吐物中含宿食,胃排空延迟,饱腹感,呕吐后病人自感腹胀明显缓解。
生长于贲门附近的息肉可出现吞咽困难。
就医
若是进行胃镜检查时发现胃息肉,建议及时就医。
若是出现反复的上腹部不适、腹胀等症状,建议及时就医。
一、病史
是否有幽门螺杆菌感染史以及质子泵抑制剂类药物用药史。
是否长期吸烟喝酒或者是长期使用抑制胃酸药。
二、临床表现
早期患者一般没有症状,仅在息肉较大时,会出现腹胀、反酸、打饱嗝、恶心、呕吐等情况。
查体一般无异常发现,部分患者可有剑突下压痛。
治疗
一、根除幽门螺杆菌治疗
常用治疗方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的常用药物治疗方案为四联疗法,即一种质子泵抑制剂、一种胃黏膜保护剂以及两种联合使用的抗菌药物,四种药物组合起来联合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
质子泵抑制药(抑酸剂):常用奥美拉唑、埃索美拉唑、雷贝拉唑、泮托拉唑。
抗生素:常用阿莫西林胶囊、克拉霉素。
杀灭厌氧菌的抗菌药物:甲硝唑、替硝唑。
铋剂:胶体果胶铋或枸橼酸铋钾颗粒。
二、中成药
中成药一般用于缓解术后疼痛,以此提高幽门螺杆菌根除率,保护胃黏膜,促进溃疡愈合,发挥预防息肉生成与复发的作用。
手术切除胃息肉后可以在医生指导下选用胃复春片、胃苏颗粒、肠胃舒胶囊等中药进行辅助治疗。
所有药物均应遵医嘱使用。
饮食
控制饮食,少量多餐。
饮食以清淡为主,多选择低脂肪和低胆固醇的优质蛋白。
保证微量元素的营养摄入。
戒酒。
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护理
积极治疗原发疾病,例如胃炎。
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药物。
保持良好心态。
戒烟戒酒,饮食规律。
尽量避免辛辣刺激、高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多吃富含纤维素的蔬菜等。
治疗胆汁反流、幽门螺杆菌感染等,消除胃部长期刺激因素。
使用胃药应当遵从医嘱,避免不恰当地、长期使用抑制胃酸的药物,如奥美拉唑等。
有家族性腺息肉病者,建议定期体检。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