皮下脂肪瘤

  • 疾病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疾病概述

皮下脂肪瘤是指发生在皮下组织的良性肿瘤,由成熟的脂肪细胞组成。常表现为局限性肿块,边界清楚,呈圆形或分叶状,质地柔软,可以移动。多发生在颈部、肩部、背部、乳房及臀部的皮下组织。患者年龄多较大,儿童少见。

皮下脂肪瘤

就医指南

临床症状:颈部、肩部、背部、四肢及臀部等部位的皮下组织出现局限性肿块。

好发人群:肥胖患者、有脂肪瘤家族史的患者、糖尿病患者以及高血脂患者。

并发疾病:对称性脂肪瘤病。

常用检查:超声、CT、磁共振成像、组织病理学检查等。

就诊科室:皮肤性病科、普通外科。

治疗周期:若不进行手术可能终生相伴,若进行手术则恢复期一般为一到两周。

是否医保:否。

常用药物:无。

病因

主要病因

皮下脂肪瘤的具体发病原因目前还不完全清楚,但主要考虑与以下几点有关:

1、普通孤立性脂肪瘤一般考虑和人体的12号染色体的重组有一定关系。

2、肥胖人群、糖尿病以及血清胆固醇水平较高的人群中,脂肪瘤的发病率较高。

3、脂肪瘤的发病和患者的全身营养状况无关,此病在消耗性疾病的患者身上可以长期存在。

4、部分患者在受到创伤后局部可能出现脂肪瘤,但是否是由创伤导致脂肪瘤发病还尚不明确。

5、脂肪瘤多发损害的患者可能有家族史。

传播途径
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症状

典型症状

一、好发部位

主要出现在颈部、肩部、背部、四肢、臀部的皮下组织。

二、皮损表现

皮损通常表现为单个或者多个皮下局限性肿块,主要为圆形或分叶状,和周围组织间的边界较清楚,大小不一,一般质地柔软,能够推动。

单个肿块的瘤体一般较大,主要见于腹壁、胸壁、腰背部、肩部、颈部,外形呈纺锤形或椭圆形,长轴多和皮肤平行。

多个肿块的瘤体一般较小,主要见于四肢,外形一般多成对称性,并且质地稍硬,会伴疼痛。

患者病损处的表面皮肤通常正常,并且没有自觉症状,但若是肿瘤较大可妨碍局部动作,压迫神经可导致疼痛。

其他症状

血管脂肪瘤会出现自发疼痛。

会出现压迫症状,例如脂肪沉积好发于颈部的马德龙综合征,也叫做对称性脂肪瘤病,会影响呼吸。

出现在前臂的脂肪瘤会干扰肌肉收缩运动,影响精细动作完成。

就医

就医指征

体表出现肿块;肿块压迫到了周围神经、血管,导致患者有疼痛以及影响组织功能的症状;肿块增长迅速。

诊断标准

一、病史

是否有脂肪瘤家族史。

是否有肥胖。

是否有糖尿病或高脂血症。

二、临床表现

主要症状表现为皮下单发或多发的、大小不一的、生长缓慢的扁平圆形肿块。

大部分患者没有自觉症状,但肿瘤较大会妨碍局部动作,或因为压迫神经而导致疼痛。

触诊时可触及柔软而有弹性的肿物,无触痛,边界清楚,推之有一定活动度,表面皮肤多无明显异常。

治疗

治疗方针

若是为直径1厘米内较小的脂肪瘤或者是多发脂肪瘤,一般不用处理,注意观察即可。

药物目前无法治疗或者控制脂肪瘤,所以脂肪瘤的治疗,一般选择外科手术进行完整切除。

若是脂肪瘤体积较大影响生活及美观者,可考虑手术切除,手术后要将切除组织进行病理检查,然后根据结果来评估进一步治疗方案。

手术治疗

一、局部脂肪抽吸术

局部脂肪抽吸术主要用于治疗局部脂肪过多或脂肪瘤,但是无法根治。

主要适用于无明显包膜、边界不清的脂肪皮下聚集。

二、脂肪瘤切除术

大部分的脂肪瘤可以通过手术进行切除,一般不需要住院,在门诊即可进行,手术时需要局部麻醉。

切除后一般不会复发,但是在术后可能会出现皮肤瘢痕。

三、术后注意事项

在进行手术后要遵医嘱逐渐恢复饮食。

手术后切口局部要进行加压包扎,因为局部压迫比较重要,可以有效防止术后出血与积液。

患者卧床期间,可选择适当活动或按摩下肢,避免深静脉血栓形成,在卧床期间医生会给予指导。

患者卧床期后,可根据医生建议循序渐进地恢复活动,主要由床旁活动渐渐转向为房间内活动等。

平时要注意切口清洁、干燥,防止感染,并且按照医生的要求定期换药,按时拆线。

若是切口发生红肿、出血、疼痛等症状,要尽早请医生处理。

饮食

饮食调理

尽量避免生冷、油腻、辛辣等刺激性食物。

主要选择食用奶类、豆类、瘦肉等高蛋白质食品。

多吃一些蔬菜水果等富含维生素以及纤维素的食品。

戒酒。

护理

日常护理

保持乐观心态,多缓解压力,保证作息规律,尽量避免熬夜。

在术后尽量避免对切口的各种刺激,主要为污染、挤压、损伤等。

适度运动,增强体质。

预防措施

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肥胖者尽量减肥,少吃高脂肪的食物。

出现不适症状及时就医。

展开全部

皮下脂肪瘤推荐科普

轻松扫一扫 预约挂号没烦恼

公众号:预约陪诊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