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状腺未分化癌
本词条由
中国中医科学院广安门医院中医科 耿涛
审核认证
疾病概述
甲状腺未分化癌是一个恶性程度很高的癌症类型,根据肿瘤分化程度的高低,分为高分化癌、中分化癌、低分化癌、未分化癌,分化程度越高,恶性程度越低,治疗的效果比较好,生存的时间比较长。
就医指南
临床症状:颈部结节或肿块、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咯血、吞咽困难等。
好发人群:老年人。
并发疾病: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常用检查:超声检查、CT、磁共振成像、甲状腺激素检测、甲状腺自身抗体检测、血常规、肝肾功能检查、甲状腺癌肿瘤标志物检测等。
就诊科室:普外科、内分泌科、肿瘤科等。
治疗周期:根据患者情况而定。
是否医保:部分医保。
常用药物:紫杉醇联合铂类、多西紫杉醇联合多柔比星、紫杉醇单药、多柔比星单药。
病因
一、放射因素
射线照射是导致癌症的重要原因。
甲状腺对放射比较敏感,射线照射会导致甲状腺细胞癌变,尤其是是患者在幼年时接受过较大剂量颈部照射,十分容易诱发甲状腺癌。
二、性激素
女性出现该病的几率大概是男性的3倍。所以部分研究认为性激素可能在病因学中起作用。
部分研究发现甲状腺组织中存在雌激素受体(ER)及孕激素受体(PR),而且甲状腺癌中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的阳性表达率要高于正常甲状腺组织和良性甲状腺病变,所以认为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可能是影响女性甲状腺癌发病率的一个重要因素。
三、甲状腺良性病变
甲状腺的部分良性增生性疾病,例如结节性甲状腺肿,在经过长时间的病情发展之后,尤其老年后,少数会恶变为癌;桥本氏甲状腺炎也可以合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
甲状腺腺瘤恶变与病理类型有关,胚胎型及胎儿型滤泡性腺瘤较易恶变。
症状
患者患病时会导致颈部出现结节或肿块
患者在发病前常有甲状腺结节。
结节会在短期内急骤增大,当有颈部肿物出现后增长十分迅速,大概1~2周内肿物就会固定,发展为双侧弥漫性甲状腺巨大肿块,质硬固定,边界不清,广泛侵犯邻近组织。
增大的甲状腺肿瘤会导致颈部疼痛。
声音嘶哑:主要表现为肿瘤压迫或侵犯喉返神经导致声音嘶哑。
呼吸困难或咯血:主要表现肿瘤侵犯气管,导致呼吸困难或咯血。
吞咽困难:主要表现肿瘤压迫或浸润食管,导致吞咽障碍。
耳、枕、肩疼痛:主要表现肿瘤侵犯颈丛导致耳、枕、肩等处疼痛或其他症状。
霍纳综合征:主要表现交感神经受压导致霍纳综合征,症状主要为有瞳孔缩小、眼睑下垂、眼球内陷等。
甲状腺功能亢进:主要症状表现为易激动、心慌、多汗、失眠、消瘦等新陈代谢加快相关的症状。
甲状腺功能减退:主要症状表现为代谢减慢,并且伴有精神萎靡、乏力、食欲差、嗜睡、记忆力减退等症状。
就医
当发现颈部出现肿块、结节,甚至是出现肿块进行性增大时,要尽早到医院进行检查。
当出现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颈静脉怒张、声音嘶哑、面色潮红、心动过速等表现时,要尽早就医。
一、病史
儿童期是否有头颈部放射线照射史或者是有放射性尘埃接触史。
是否有全身放射治疗史。
是否生活在低碘地区。
是否有甲状腺癌家族史。
二、临床表现
是否存在颈部无痛性肿块,多数随吞咽上下移动。
少部分有声嘶、吞咽困难及压迫感,有颈部淋巴结转移者触到肿大淋巴结。
治疗
若是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患者就诊时肿瘤较小,可以选择进行。
大部分的甲状腺未分化癌患者在就诊时颈部肿物已经比较大了,并且病情进展迅速,一般不建议进行手术。
当患者的肿瘤压迫气管导致呼吸困难时,在尽可能的减瘤后,进行气管切开术。但是需要注意这种气管切开术比较难,而且风险很高。
化学治疗,一般称为化疗,指的是利用化学合成药物消灭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细胞生长的一种治疗方法。
ⅣA期以及ⅣB期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患者, 主要选择在放射治疗的基础合用化疗。化疗可以与放疗同步使用, 也可以在放疗后辅助性给予。药物原则主要有紫杉类、蒽环类和铂类。
ⅣC期甲状腺未分化癌的患者, 主要选择全身化疗。推荐用于ⅣC期的方案包括紫杉醇联合铂类、多西紫杉醇联合多柔比星、紫杉醇单药、多柔比星单药。
饮食
饮食选择遵照医生选择。
手术后主要以流食为主,同时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日常生活中正常饮食即可,一般没有偏好或者禁忌。
护理
家属要及时的给予患者心里支持。
遵照医生指示选择饮食。
积极进行自我的日常生活管理,例如适当运动、保持睡眠、避免疲劳等。
积极进行复查。
减少以及消除危险因素,例如遵照医生指示用药、积极治疗原发疾病、戒烟戒酒等。
展开全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