抽动症

本词条由

中日友好医院小儿外科 周忠蜀

审核认证

编审专家
周忠蜀
百科专家团

周忠蜀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小儿外科

预约挂号
  • 疾病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疾病概述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是一种慢性神经精神障碍的疾病,又称多发性抽动症。是指以不自主的突然的多发性抽动及在抽动的同时伴有暴发性发声和秽语为主要表现的抽动障碍。男性多见,大部分患者于4~12岁之间起病。患者常存在多种共病情况,如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强迫障碍(OCD)、行为问题等。

就医指南

临床症状:眨眼、斜视、撅嘴、摇头、耸肩、缩颈、伸臂、甩臂、挺胸、弯腰、旋转躯体等。

好发人群:4~12岁男性儿童。

并发疾病:多动症、强迫症、品行障碍等。

常用检查:脑电图检查、颅脑CT检查、颅脑超声检查等。

就诊科室:小儿神经科、小儿内科。

治疗周期:一到两年。

是否医保:部分医保。

常用药物:氟哌啶醇、泰必利、可乐定、利培酮等。

病因

主要病因

具体病因尚未明确,根据今年研究结果考虑其发病和遗传因素、神经生理、神经生化、心理因素和环境因素等有关,或是考虑是多种因素在发育过程中相互作用所致的结果。

传播途径
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症状

典型症状

一、前驱症状

40%~55%可有前驱症状,年长儿多见,表现为某些感觉异常或难以形容的不适感,常见有:

眨眼前的眼部烧灼感;

喷鼻前的鼻阻塞感和清嗓音;

发出呼噜声前的干燥感和咽喉痛;

扭动肩膀前的瘙痒感;

需要通过伸展颈部或点头才缓解的颈部肌肉紧张或痛性痉挛;

伸展手臂或腿才能缓解的肢体紧缩感。

二、运动性抽动

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GTS)的症状首先表现为运动性抽动或发声性抽动,可同时或先后出现,主要表现为反复多部位、不自主、无目的、快速的、突发性的肌肉抽动。

一般头面部先出现,如眨眼、噘嘴、点头、耸鼻等,逐渐发展到颈部、肩部、肢体和躯干,可出现投掷动作、踢腿、腹肌收缩等。

眨眼是多发性抽动症最常见的首发症状。抽动形式从简单到复杂,一天可出现抽动十几次至数百次,发作频繁。

三、发声性抽动

发声抽动通常较运动抽动晚1~2年出现,多为简单发声抽动,复杂发声抽动较少,约15%患儿存在秽语,多表现为清嗓子、吼叫声、嘿嘿声、犬吠声等爆发性异常喉音,或强迫性地说出一些污言秽语。

以上症状在注意力集中、精神放松、情绪稳定时减轻,睡眠时消失,紧张、焦虑、生气、惊吓、兴奋、疲劳、被人提醒或伴发感染时加重,患儿可短暂地控制抽动发生。

四、心理行为障碍

最常见的是强迫症(OCD)和注意缺陷多动障碍(ADHD)。

OCD表现为不自主地反复出现并且持续存在的不切实际的想法或冲动行为,或重复行为,如不停洗手等,或脑中不断出现一些曾经见过的影像。这些症状不受控制地反复出现,造成思维中断,患儿因此感到非常痛苦和烦恼。

ADHD表现为患儿很难长时间将注意力集中在某些相关的事情上,在没有干扰的情况下,患儿也容易被其他无关的事情分散注意力,导致难以完成学习任务,造成学习成绩差。

此外,小儿抽动秽语综合征(GTS)常表现为焦虑、易怒、惊恐、抑郁、袭击和反社会行为等其他情绪和行为异常。

并发症状

一、多动症

有些抽动症患者会出现抽动症并伴有多动症,其表现除肢体抽动,面部抽动,声音抽动外,还表现出注意力不集中、涣散、多动、冲动、成绩下降等情况,这些都是抽动症并伴有多动症的表现。

二、强迫症

抽动症患者常伴有强迫症,抽动症主要表现在身体上的抽动,而强迫症主要在于无法控制自己的精神,从而无法控制自己的行为,两者并发可能会表现为:明知不对而欲罢不能,始终无法摆脱,有时很痛苦,会出现自残行为,如咬舌、咬破手指、损伤皮肤、毁容等,常留下感染或疤痕,甚至流露出不想活下去的念头,对此务必高度警惕,防止意外。

三、品行障碍

对于抽动症并发品行障碍的现象,一些抽动症患者家长以及亲友,在不知情的情况下对患者进行批评教育,甚至进行打骂等都会引起抽动症患者的品行障碍,病情的加重,进而导致患儿的反社会倾向,造成无法估计的反社会行为。

就医

就医指征
若是发现有孩子出现抽动、抖动等异常指征,建议及时就医,必要时可选择进行心理辅导。
鉴别诊断

一、Huntington病

表现为慢性进行性加重的舞蹈样动作、精神异常和智力减退,实验室检查可见胞嘧啶⁃腺嘌呤⁃鸟嘌呤(CAG)三核苷酸重复序列>35。

二、肝豆状核变性

由铜代谢障碍引起,有肝损害、锥外体系体征及精神障碍。可见角膜K-F环,血浆铜蓝蛋白降低,尿铜增高等特征。

三、风湿性舞蹈症

以舞蹈样异常动作为特征,无发声抽动,有2~6个月前A族溶血链状球菌感染证据,实验室检查可见红细胞沉降率增快、抗链球菌溶血素O及黏蛋白测定结果增高。

四、肌阵挛

发生于任何年龄,有多种病因,是癫痫的一种发作类型,每次发作持续时间短暂,症状与运动抽动相似,但症状出现时必有癫痫样脑电发放,脑电图检查有助诊断。抗癫痫药物治疗可控制发作。

五、舞蹈棘红细胞增多症

有嘴角抽动、唇部咬动、痉挛和(或)异常声音等表现,实验室检查可见>15%红细胞中出现神经棘红细胞,血清肌酸激酶上升。

六、精神发育迟缓

表现出语言、社交及认知等功能发育迟缓等特征。

治疗

药物治疗

一、抽动的药物治疗

抗精神病药

主要是氟哌啶醇和匹莫齐特,是最有效的药物,但副作用较多,不推荐作为首选。氟奋乃静和硫必利也有较好疗效,且副作用较轻。此外利培酮也有较好疗效。

中枢性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治疗轻至中度抽动的一线用药,推荐作为首选,可选择可乐定。

作用于γ-氨基丁酸(GABA)系统的药物

氯硝西泮、丙戊酸钠等,也有较好的疗效。

二、OCD的药物治疗

三环类抗抑郁药

氯丙咪嗪是治疗强迫症最有效的药物,因其副作用不推荐首选,建议分别用两种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类药物无效时考虑使用。

5-羟色胺再摄取抑制剂(SSRIs)

推荐用于强迫症首选。可选择的药物包括氟西汀、舍曲林、氟伏沙明、帕罗西汀。

三、ADHD的药物治疗

中枢兴奋剂

哌甲酯和苯丙胺是治疗ADHD的一线用药,但可能引起或恶化抽动症状,不推荐单独使用。

α2肾上腺素能受体激动剂

可乐定和胍法辛疗效较好,同时具有抗抽动和改善注意力的作用,推荐治疗抽动+ADHD单独用药首选。

手术治疗
一般无需手术治疗。

饮食

饮食调理
具体饮食建议需要咨询医生。

护理

日常护理

避免患者过度紧张,情绪激动。

适当进行锻炼,增强体质。

避免咖啡因类食物的摄入。

预防措施

一、加强优生优育宣传教育,避免孕妇情绪激动、上呼吸道感染等情况,孕期不能滥 服药,杜绝近亲婚配,防止产伤,积极的做好小儿抽动症的预防保健工作。

二、防止头部外伤及药物中毒,预防和及时治疗脑炎、脑膜炎等多种疾病,以免引发小儿抽动症。

三、小儿抽动症患者饮食应富于营养又易于消化吸收,多食用富含健脑和维生素类食物,少吃或尽量不吃含铅多的食物、含色素、防腐剂的饮料和小食品。

四、自小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按时作息,注意集中注意力的训练,培养小儿抽动症孩子的正确学习态度,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

五、要注意家庭教育方式,父母粗暴强制的教育方法和过度溺爱、过度保护,事事关心和干涉都可使孩子长期处于紧张状态,易养成任性、脾气暴躁、注意力差的不良习惯,最终导致小儿抽动症的发生。

六、要注意学校和老师的影响。老师对儿童的教育方法欠妥,可引起儿童的逆反心理,从而诱发小儿抽动症的发生,另外学校应采取丰富多彩的教学内容培养孩子的能力和兴趣,防止因功课负担过重而给孩子带来的身心疲劳。

展开全部

抽动症推荐专家

周忠蜀

周忠蜀

主任医师

中日友好医院

小儿外科

擅长:从事儿科临床36年,对小儿神经遗传性疾病(癫痫、多发性抽动症、注意力缺陷多动障碍、新生儿HIE、发育障碍、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等),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过敏性鼻炎等),消化系统疾病及复杂性川崎病的诊断与治疗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预约挂号

抽动症推荐科普

轻松扫一扫 预约挂号没烦恼

公众号:预约陪诊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