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卫华
2届年度好医生

吴卫华

副主任医师

权威认证
医院保障

出诊医院: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肿瘤内科

评价:

(22)

擅长:

胸部疾病,主要包括肺癌、纵隔肿瘤、乳腺癌、肺结核、淋巴瘤等的鉴别诊断及内科治疗

简介:

吴卫华,女,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学位,专业方向为乳腺癌的内科治疗。1996年7月开始于北京胸科医院肿瘤内科工作,每年收治大量肺癌、纵隔肿瘤、乳腺癌、肺结核、淋巴瘤内科治疗患者,对于胸部疾病的鉴别诊断、肿瘤的术后辅助治疗、中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及疼痛的姑息治疗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新药临床试验及科研工作,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展开

专业擅长

胸部疾病,主要包括肺癌、纵隔肿瘤、乳腺癌、肺结核、淋巴瘤等的鉴别诊断及内科治疗

个人简介

吴卫华,女,副主任医师,医学硕士学位,专业方向为乳腺癌的内科治疗。1996年7月开始于北京胸科医院肿瘤内科工作,每年收治大量肺癌、纵隔肿瘤、乳腺癌、肺结核、淋巴瘤内科治疗患者,对于胸部疾病的鉴别诊断、肿瘤的术后辅助治疗、中晚期肿瘤的综合治疗及疼痛的姑息治疗积累了相当丰富的临床经验。参与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新药临床试验及科研工作,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同科室可挂号医生

  • 史文文

    史文文

    未知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肿瘤内科

    史文文,女,擅长患者日常护理。

    立即挂号
  • 朱允中

    朱允中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肿瘤内科

    朱允中,女,主任医师,肿瘤内科主任,从事胸部肿瘤、结核病及其他胸部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工作30余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肺癌的诊断方面具有成熟、清晰的思路,善于结合患者的肿瘤分期、病理类型、机体状态合理地制定综合治疗计划,对于小细胞肺癌、非小细胞肺癌、癌性胸腔、心包积液等疾病的治疗达国内领先水平。目前主要研究方向是探讨肺癌早期诊断方法,谈高提高肺癌综合治疗疗效及生存期的方法,探讨克服肺癌多药耐药的方法。培养硕士生三名,博士研究生1名。主要论著:1、《染色体检查对结核性与恶性胸水鉴别诊断的意义》2、《NVB+POD与VDS+POD治疗非小细胞肺癌的对比研究》3、《诺维本、顺铂治疗中晚期肺癌90例观察》4、《治疗用粘质沙雷氏菌菌苗治疗恶性胸腔积液II期临床研究5、〈实用肺癌防治指南〉1965-1970年在首都医科大学学习,1970年毕业至今在北京胸科医院内科 、肿瘤科工作,1979-1982年硕士研究生学习,获医学硕士学位。

    立即挂号
  • 唐俊舫

    唐俊舫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肿瘤内科

    唐俊舫,女,主任医师,从事肺癌、肺结核等胸部疾病的诊疗工作十余年,对胸部疾病的诊断、鉴别诊断有一定经验。在工作中,充分认识到综合治疗对肺癌患者的重要性,根据患者的机体状态、肿瘤的病理类型及分期,合理选择化疗、放疗、手术的时机,以期给患者最大的临床受益。主要论著:1、免疫复合物5F11-DXR对人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实验研究2、尿多酸肽联合NP与NP方案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随机对照临床研究等1987-1992年在山东医科大学学习,1992年毕业后在北京胸部肿瘤结核病医院肿瘤科工作至今。1997-2000年进行硕士研究生学习,获医学硕士学位。2003-2004年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科进修学习。2005年获得副主任医师职称。

    立即挂号
  • 刘喆

    刘喆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肿瘤内科

    刘喆,男,主任医师,1991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参加工作至今,始终从事肿瘤内科特别是肺癌的临床工作,并先后晋升为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主任医师。于1997-1998年在医科院肿瘤医院内科进修一年,接受全面的肿瘤规范化诊治及肿瘤药物GCP相关培训。2007年考上我院的博士生;2008年又有机会赴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参观学习半年,在这个全球最大的肿瘤中心中,既参观学习了那里肺癌基础研究的实验室的技术,同时也学习当今最先进的肿瘤治疗的方法和手段。目前工作研究的方向是有关肺癌的早期诊断、肺癌的综合治疗、晚期肺癌的规范化治疗特别是靶向治疗等的研究。同时,还负责我院气管镜室的日常工作,积极开展气管镜下的活检、淋巴结穿刺等各项技术。近三年来,主要参加了一些国内外多中心的临床研究包括:国家十五攻关项目中药配合化放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研究、Tarceva治疗非小细胞肺癌EAP项目研究、康莱特公司的国际多中心Ⅱ期临床试验、辉瑞公司新药PF676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的1002方案的研究;以及目前的靶向治疗的新药的国际多中心的研究:如阿斯利康公司的IPASS研究(IRESSA与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泛亚州的临床研究)和Study 32 研究(ZD6474Zactima与多西紫杉醇合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国际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罗氏公司的SAIL研究(Avarstin与化疗合用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安全性的国际多中心临床研究)等。还主要参加了我院内科及放疗科合作的受北京市科委资助的重点课题:同步化放疗治疗肺癌的临床研究,并将初步结果总结发表在医学核心杂志上。今后会在晚期肺癌的靶向治疗的方面作一些探讨;如EGFR-TKI在国人中应用的选择性及找到更好更方便的适应症筛查方法等方面的研究工作,特别是在晚期肺癌的多学科综合治疗上做一些工作。本人的主要论著有: 1.恶性胸腔积液对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预后的影响 2.紫杉醇及铂类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3.正电子发射断层扫描PET对肺癌诊断及治疗的意义 4.EP方案与超分割放疗同步治疗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5.肺癌患者抑郁状态的相关因素分析 6.多项肿瘤标志物在肺癌诊断中的应用 7.超分割放疗同步NP方案化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II期临床研究等

    立即挂号
  • 张树才

    张树才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肿瘤内科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肿瘤科 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 北京抗癌协会副理事长;北京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肺癌学组组长;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肺癌首席专家;北京市肿瘤治疗质控中心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肿瘤专业委员会肺癌分委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健促会肺癌防治专项基金管理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疼痛医师协会癌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全国卫生产业企业管理协会肿瘤预防与治疗康复分会副会长;首都医科大学肺癌诊疗中心副主任;首都医科大学肿瘤学系委员;中华医学会肿瘤学分会肿瘤内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临床化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卫健委2015版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及2016版中国晚期原发性肺癌诊治专家共识以及国家卫健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培训项目专家组成员;国家癌症中心国家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监测专家委员会肺癌组专家;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非小细胞肺癌专家委员会及罕见肿瘤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9年版及2020年版专家顾问组成员;中国医促会胸部肿瘤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促会肺癌预防与控制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控制吸烟协会控制吸烟与肺癌防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国EGFR突变和ALK融合基因阳性非小细胞肺癌诊治指南专家委员会委员以及北京医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等多项重要学术任职。 作为专家组成员讨论制定了国家卫健委<<2015版原发性肺癌诊疗规范>>及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原发性肺癌诊疗指南2019年版及2020年版;并参与了<<IV期原发性肺癌中国治疗指南(2020版)>>的讨论及编写工作。作为主要完成人之一所参与的项目“小分子靶向抗癌药盐酸埃克替尼开发研究、产业化和推广应用”获得2015年度国家科技进步一等奖。目前作为国家卫健委合理用药专家委员会【新型抗肿瘤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2018年版】培训项目专家组成员正在参与进行国内多个省市地区的培训工作。曾获得2016年度首都劳动奖章;2016年度“第三届通州杰出人才奖”。现担任包括中华肿瘤杂志,中国肺癌杂志,中华医学杂志等多个杂志编委。现已发表专业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SCI论文40余篇。

    立即挂号
  • 徐丽艳

    徐丽艳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胸科医院 肿瘤内科

    徐丽艳,女,主任医师 ,研究生导师,1988年毕业于白求恩医科大学医疗系,分配到北京胸科医院肿瘤科工作,我院于1986年获得国家医药管理局临床试验基地的资格,毕业后有幸接受了临床试验的培训,接受了足叶乙甙、卡铂、拓扑替康、长春瑞宾等基础化疗药的上市研究工作,随后对辅助化疗的用药,如 :升白细胞、升血小板、止吐药的等大规模的上市研究,开始了肺癌的治疗时代治疗的体验。师从于徐嘉彰、朱允中主任的指导、培养,尤其对肺癌晚期伴有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等的治疗具有丰富的经验。1998年晋升为副主任医师,对很多新药上市研究具有丰富的经验。2003年晋升主任医师,并带教两名研究生,研究方向为肺癌的靶向治疗:EGFR基因的检测与吉非替尼疗效的相关性,并获得2006年内科医师大会优秀论文奖。 2008年做为访问学者于美国M.D.Anderson肿瘤中心门诊师从于Charles Lu学习肺癌、头颈部肿瘤的综合治疗并于头颈胸科实验室工作,Dr.Mao给予了基础研究的指导。工作及研究的方向:肺癌的早期诊断及基因早癌筛查、肿瘤遗传咨询、肺癌的综合治疗特别是靶向治疗以及个体化治疗等的研究。基金课题:主持并指导首都医学发展基金两项,民政部十一五1项.参与了863计划及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的研究。获得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进步一等奖。临床研究的相关培训:1988年起参加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新药临床试验并获相关培训证书。2008年参加美国国立研究院有关NIH临床研究原理与规范(The Principles and Practice Of Clinical Research)培训,并获得研究资格证书。临床研究经历:主持并参加参加国际国内的临床研究及新药临床研究60余项,参与了全球著名的临床研究:B91-GH-GHSE, IPASS、TRUST、 SAIL、 JMID、 Fastact-II、YO28345等国际著名的临床研究及注册临床试验。参加并主持临床研究多项。 写给我的患者朋友的话:首先感谢这个平台让我有机会表达下我内心的情感!很感谢这种新的沟通方式,尽管这个平台存在很久,我以前并没有认识到平台能给医患带来巨大的方便,我是2017年10月正式使用这个平台,对外地的患者的给予了全程的治疗指导,我很欣慰,我通过平台找到了我的门诊病人化验单出现危险的状况得以顺利的解决的方法,所以感谢平台给予我和我的患者朋友的一切支持。 再有机会谈谈自己:首先我非常喜欢这个专业,我和患者朋友们走过了34个春秋,陪伴我走过的岁月,除了有些遗憾、无奈……,但更多的是不断战胜疾病的经验,我前段写了篇文章,简短的概括了肿瘤康复的大概的几个方面,文字表达不好,有的患者朋友不满意,说的太宽泛了,但这是我这么多年来的一条条悟出来的道理,每一条做到了,您都会受益! 从医34年,雷打不动的在这个专业一步步走过来,经历了肺癌的发展历程,80年代的化疗药有限、辅助用药几乎没有,那时是骨髓抑制出现,我们会开大把的鲜血对付贫血、白细胞、血小板下降,新药一个个的诞生,我们欣慰,我们的徐嘉彰、朱允中两位前辈在我的行医生涯中赋予了我行医的灵与魂,他们专注、他们严谨,带着我一个刚入行的住院医师,推着老旧的A超机去定位,一位位胸腔积液、心包积液的病人在我们的抽吸注药下获得新生,我们则获得满手的老茧,后来我们自制的引流管,那也有诸多护理上的麻烦。下班后是我们练兵的时候,那时,每天3个小时的读片,练就了今天对小结节、肺内阴影的火眼金睛,我们科室判定的最小结节在过去那个年代3mm,我们读出了它的不善,手术证实了我们的判断的正确,因为小结节良与恶都有它的不一样。 34年的工作经历成就了我们我们独有的判病方式和治疗的体验,发展至今日,再多的胸腔积液、再多的心包积液都不用这么辛苦,我们会轻松的解决,门诊医生练就的一针见水的本领,一个人一天几十个闭式引流。治水的药也有了更好的药物,我们内科不只是化疗,我们现在有了靶向治疗,这是个万千的世界,需要个体化治疗,有了基因检测做指导,而且,我们的基因检测不但能进医保还能进特病,解决了多少病人的经济问题,使不知多少病人就像吃降压药一样在家服药,2个月见我们一次就可以了,我的病人最长的服药时间是十年,这是最具时代感的年代,赋予了肺癌病人新的生命,国家食品药品管理局能让临床试验结束20天的新药上市,我们有些聪明的患者朋友也走到了我们的前面,用了我们没有用过的药,所以我们要不断学习,优化治疗原则,使基因检测的二代测序,尽快纳入医保,真正做到个体化治疗。卫生管理部门出台的早筛、早诊,我们又治愈了多少早期肺癌的病人!癌症的遗传不容忽视,我们不但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我们还对患癌症的家族人员患癌风险高的人群进行随访观察,希望这些未病的朋友能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此外对癌症治疗的患者朋友,关注他们的心理、关注他们后续的康复计划。同时希望好好利用新药研究、新药注册上市试验,新的免疫治疗药物逐渐出现在临床,我们要整体规划治疗方案,包括经济预算,最大强度的获得更多的治疗方法,获得更长的生存期,使癌症变成真正的慢性病!这需要家属的支持和患者朋友的努力!需要我们共同努力!

    立即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