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丽
副主任医师
出诊医院:
上海长征医院 医学影像科
评价:
(22)
擅长:
胸部疾病影像诊断,尤其是肺结节和COPD的诊断
简介:
范丽,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17.3-2017.4, AIRP, 美国放射病理研究所, Visiting scholar2016.12-至今,上海长征医院, 影像科,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13.7-2014.8,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Radiology, Visiting scholar2008.7-2016.11,上海长征医院, 影像科, 主治医师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放射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疗专长:主要从事胸部疾病影像诊断,擅长综合应用形态学、定量影像、影像组学及人工智能进行肺结节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疗效的评估,相关临床成果被引入英国胸科协会指南。在COPD的定量和功能影像方面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目前以第一申请人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基金5项,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于Radiology, European radiology 等SCI收录论文19篇。获得荣誉:上海市第十七届银蛇奖二等奖;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展开
专业擅长
胸部疾病影像诊断,尤其是肺结节和COPD的诊断
个人简介
范丽,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17.3-2017.4, AIRP, 美国放射病理研究所, Visiting scholar2016.12-至今,上海长征医院, 影像科, 副主任医师、副教授2013.7-2014.8, Case Western Reserve University, Radiology, Visiting scholar2008.7-2016.11,上海长征医院, 影像科, 主治医师学术兼职: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医学会放射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医疗专长:主要从事胸部疾病影像诊断,擅长综合应用形态学、定量影像、影像组学及人工智能进行肺结节的诊断、鉴别诊断及预后疗效的评估,相关临床成果被引入英国胸科协会指南。在COPD的定量和功能影像方面开展了大量的临床和基础研究工作。目前以第一申请人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基金5项,承担科技部重点研发计划子课题1项。以第一和通讯作者发表于Radiology, European radiology 等SCI收录论文19篇。获得荣誉:上海市第十七届银蛇奖二等奖;入选上海市浦江人才计划
同科室可挂号医生
韩希年
副主任医师
上海长征医院 医学影像科
韩希年,男,副主任医师,影像科副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50年生,1991获医学博士学位,国内首批介入放射学研究生之一,也是国内首批磁共振成像的博士研究生之一。从事影像诊断与介入治疗的医、教、研工作近30年,熟练掌握各种常见病、多发病的影像学诊断。现主要从事普通放射、CT、磁共振、PET-CT的诊断工作,重点为腹部疾病诊断,已收集两千余例肾脏及七百余例肾上腺肿瘤的影像学资料,对肾脏及肾上腺肿瘤的诊断方面有丰富的经验。
立即挂号刘光华
主任医师
上海长征医院 医学影像科
刘光华,男,主任医师,教授,1953年10月出生,1969年4月入伍,1971年4月入党。1978年5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军医系。历任第二军医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影像科住院医师、主治医师、讲师、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主任医师、教授。现任上海市放射学分会腹部组委员、黄浦区医学会理事、放射学组组长。从事专业工作20余年,尤其在腹部病变影像诊断中,对病变成像原理有一定的研究,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形成了自己的诊断特点。在肝脏肿瘤病变的影像诊断中,通过对病变边缘和密度的观察研究,分辨出不同病变的重叠影像学表现,提高了对肝脏肿瘤诊断的准确性。对肝脏异常血液灌注首先提出了CT诊断的分型,在肝脏恶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与临床治疗中有积极意义。在消化道肿瘤常规诊断方面,较早开展了气、钡双重造影检查;在CT诊断中首先报道消化道管壁CT动态观察的方法应用于肿瘤病变的诊断,使消化道肿瘤的诊断准确率明显提高;在卵巢转移性肿瘤的影像诊断中,首先提出了人体脐孔以上原发肿瘤转移至卵巢,以卵巢双侧病变为多,脐孔以下原发肿瘤转移至卵巢,以卵巢单侧病变为主的观点。独立及协助他人发表论文30余篇,参编著作3部。获军队科学进步及医疗成果3等奖各1项。上海市重点课题分课题基金1项。
立即挂号洪庆坚
副主任医师
上海长征医院 医学影像科
洪庆坚,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64年4月出生,籍贯福建厦门。1980年8月入学暨入伍,1985年8月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海军医学系医疗专业,获学士学位。2002年9月起参加上海同济大学研究生院医学影像学专业研究生班学习,2004年7月获同等学力证书。 从事临床医学影像学医教研工作30年。熟悉包括X线、CT、MRI及PET-CT等各种医学影像学检查技术在临床各系统疾患中的应用和诊断,尤其在脊柱及四肢骨关节系统创伤、疾病与肿瘤,软组织系统及乳腺疾病与肿瘤的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方面造诣较深。 曾被推选为上海市医学会放射科专科分会乳腺学组成员。现为上海市医学会放射科专科分会骨关节学组成员。 获得荣誉: 军队、省部级:医院医疗服务明星称号1次;优秀共产党员称号2次。 科研:曾参加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资助项目在内的多项专题研究;承担或参与开展过多项医疗新技术临床应用和新药物临床应用的影像观察工作。 参编著作:发表专业论文及医学教育论文20余篇。参编专著和教材7部。
立即挂号萧毅
副主任医师
上海长征医院 医学影像科
萧毅,女,副主任医师,副教授,博士。主要获奖情况:在CT引导下介入治疗、大血管CTA成像、冠状动脉CTA成像方面分别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二等奖1项,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1项,中华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省部级成果奖3项。作为第一申请人及主要研究人员获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重点及面上基金11项。发表SCI论文及中文核心期刊论文50篇。2013年副主编的身份参与了“十二五”国家重点出版物规划项目-中华医学会医师培训工程《心脏疾病放射诊断集》,《胸部影像学》,参与编写了《血管腔内治疗学》《肝胆疾病影像学》《现代影像学》等医学专著8部。学会任职:全军分子影像与核医学专委会,常委;中华放射学会心胸学组副组长;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医师分会心血管专委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放射学会委员、胸组组长上海市卫计委放射诊断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上海市卫计委健康体检质量控制中心专家委员会,委员;
立即挂号王晨光
主任医师
上海长征医院 医学影像科
王晨光,男,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医学博士。1962年12月出生,江苏省人,1984年毕业于第二军医大学海医系获学士学位, 1990年第二军医大学获放射诊断学硕士学位,1997年上海医科大学获影像医学博士学位。 现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放射学会骨关节学组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影像专业委员会委员、上海市放射学会骨关节组副组长、上海市人身伤害司法鉴定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同行评审专家、上海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结业综合考核考官。《中国中西医结合放射学杂志》、《中华解剖与临床杂志》编委。 从事影像诊断工作30年,经验丰富。专业主攻方向:骨关节脊柱软组织乳腺疾病的影像学诊断,在骨肿瘤、乳腺癌、脊柱肿瘤、骨代谢疾病的磁共振、CT、PET-CT诊断上具有丰富理论知识和临床经验,在国内较早开展骨质疏松骨密度QCT研究和临床应用。 获得荣誉 军队、省部级:2008年获全军院校育才银奖。 科研:获军队、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医学进步奖5项、第二军医大学教学成果三等奖1项。华东优秀科技出版物二等奖1项。 承担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1项、国家卫生部"十一五重点出版物"教材基金3项、上海市科委、卫生局面上基金7项; 发表论文50余篇;其中SCI收录7篇,主编专著5部,副主译著作1部,参编专著8部。
立即挂号肖湘生
主任医师
上海长征医院 医学影像科
肖湘生,男,主任医师,教授,博士、博士导师,湖南籍。1958年11月应征入伍,1963年大学毕业后分配做肺内科医师,一年后开始从事放射诊断工作。在文革期间,由于坚持钻研业务,被批判为“走白专道路”。1978年恢复研究生制度后,他考入上海医科大学研究生院,师从国内放射学界泰斗荣独山教授,潜心研究肺癌早期诊断,于1981年和1985年相继获得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是国内放射学界第一位博士。肖湘生说,学术上只有起点,没有终点,获得博士学位后,他继续不停止地刻苦学习,业务水平不断提高。1985年进入长征医院影像科工作,1990年成为该科的科主任。在他的领导下,长征医院影像科的总体实力不断提高。1996年以肖教授牵头的第二军医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被评为博士学位授权学科,2001年被评为以肖教授为负责人的国家重点学科,成为全国影像学界三个国家重点学科负责单位之一。由于他在学术界的崇高威望,故在许多学术团体担任过领导职务,如中华放射学会常务委员、中华心胸放射学会主任委员、中华介入放射学会主任委员、中国肿瘤介入治疗学会主任委员、全军放射学会主任委员等30多个学术职务,享受国务院为医药卫生事业做出突出贡献的专家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 肖教授从事影像诊断与治疗的医教研工作40余年,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胸部疾病诊断特别在肺癌诊断方面水平很高,他在国内外首先建立了早期肺癌检出的最优方案;首次提出小叶间隔增生是肺癌分叶的主要因素;最早明确了空泡征的病理基础和它对早期腺癌和肺泡癌的诊断价值;国际上首次明确了胸膜凹陷征的病理机制和分型,提出典型者对肺癌诊断有特异性;阐明了肺癌动态增强的分子生物学机制及其对良恶性结节的鉴别价值;最早报道MRI信号模式和点簇状高信号对肺癌组织类型的鉴别意义。将国内肺癌的初诊正确率从86 %提高到98.2%,是公认的肺癌专家,被誉为“火眼金睛”和“神眼” 。介入治疗方面,肖教授在国内外首次通过多种手段证明肺癌血供来自体循环,最早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治疗肺癌,将治疗显效率从51.9%~61.5%提高到89.1%;并制定了一套预防并发症的有效措施,严重并发症发生率从2%~8.1%降低到零。 肖教授深知,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必须大力培养人才,他已亲自培养硕士研究生36人,博士研究生46人,博士后4人。目前,这些学生遍布祖国的大江南北,相当一部分担负起了学术骨干和学科带头人。可谓桃李满天下。
立即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