邱绮玉
主任医师
出诊医院: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辅助科室
评价:
(22)
擅长:
消化系统疾病,用中药治疗各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动力功能障碍、慢性结肠炎,中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如: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炎、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疾病
简介:
邱绮玉,女,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临床医疗工作40余年,擅长于消化系统疾病,用中药治疗各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动力功能障碍、慢性结肠炎,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对胆囊炎、胆石症、各型肝炎治疗也有独特见解,对泌尿系统疾病如: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炎、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疾病,用中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对中医杂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解除病人痛苦。现为湖北省中医脾胃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编委。
展开
专业擅长
消化系统疾病,用中药治疗各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动力功能障碍、慢性结肠炎,中药治疗泌尿系统疾病如: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炎、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疾病
个人简介
邱绮玉,女,主任医师,教授,从事临床医疗工作40余年,擅长于消化系统疾病,用中药治疗各型慢性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动力功能障碍、慢性结肠炎,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对胆囊炎、胆石症、各型肝炎治疗也有独特见解,对泌尿系统疾病如:早期慢性肾功能衰竭、慢性肾炎、泌尿系感染、前列腺炎等疾病,用中药治疗取得满意疗效。对中医杂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解除病人痛苦。现为湖北省中医脾胃专业委员会委员、湖北省中医药学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编委。
点击预约
电话咨询
图文咨询
同科室可挂号医生
陈广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辅助科室
陈广,男,副主任医师,美国Baylorcollegeofmedicine 博士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青年委员,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委员,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及湖北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课题个1项,省级课题,现为业内国际著名期刊《Phytomedicine》及《Chinese JournalofIntegrative medicine》审稿人,发表论文10余篇,其中SCI收录4篇。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工作10余年,擅长中西医结合治疗代谢性疾病(糖尿病及其并发症,肥胖症),呼吸系统疾病(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等),消化道疾病(胃炎,消化性溃疡,胃肠功能紊乱等),肿瘤(肝癌,肺癌,胃癌)。
立即挂号陶秀良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辅助科室
陶秀良,男,副主任医师,1990年7月毕业于湖北中医学院中医系本科,1998年7月毕业于同济医科大学中西医结合基础理论专业,获硕士学位。1990年起至今一直从事中西结合临床及科研工作。擅长于中医药治疗肿瘤、疑难杂症,对于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亦有丰富的经验。
立即挂号罗树星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辅助科室
罗树星,男,副主任医师,曾担任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疾病专业委员会第三、四届副主任委员,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消化内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985年毕业于广州中医学院,85年从医至今,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消化内科。擅长治疗胃、十二指肠溃疡,慢性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慢性胃炎等的治疗。尤其是通过胃镜镜像及病理活检的观察,结合中医辨证论治对萎缩性胃炎伴肠上皮化生治疗效果明显。对胃、十二指肠溃疡中西医结合治疗,疗程短,疗效显著,在溃疡性结肠炎、非溃疡性结肠炎、肠易激综合症,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方面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另外,对以咳嗽为主的急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病,小儿咳漱,消化不良,体虚易感冒等中医药治疗有不错的疗效。擅长临证时配合心理方面调节,让许多伴有情绪焦虑的患者的治疗水平明显提升而深获患者好评。曾参与主持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课题“中药抗溃疡复发方治疗消化性溃疡抗复发的临床和实验研究”一项,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消溃灵对大鼠乙酸慢性胃溃疡治疗作用的机理研究”一项,分别在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杂志等发表第一作者论文四篇及合作发表论文十余篇。参与编写《肺科病诊治精要》一书,为《性功能障碍学》一书副主编等。
立即挂号陈斌
副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辅助科室
陈斌,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从事中西医结合临床、教学工作近三十年,具有较丰富的中西医理论和临床经验。对泌尿生殖系疾病、肾病、男科及妇科疾病等有丰富的临床工作经验,擅长应用中西医结合的方法配合针灸诊治泌尿系感染、排尿异常、急慢性前列腺炎、前列腺增生、不育症、性功能障碍及性传播疾病、月经不调、闭经、多囊卵巢、卵巢早衰、不孕等。采用针灸治疗中风后遗症、面神经瘫痪、颈腰椎疾病、,术后排尿障碍,肥胖症等。临床疗效显著,深受患者欢迎和好评。
立即挂号吴汉卿
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辅助科室
吴汉卿,男,主任医师,教授,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从事中西医结合内科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年,有坚实的理论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对中西医结合治疗心脑血管病(冠心病、高血压病、中风、脑梗塞、动脉硬化)、高血脂症、糖尿病、恶性肿瘤及疑难杂症的中医药治疗有独特经验和良好疗效。特别是对各种恶性肿瘤,手术后放、化疗配合自己多年的中药经验方,扶正固本、活血散瘀、软坚散结、减轻放化疗副作用,提高疗效,控制肿瘤复发转移,提高病人生活质量疗效明显。上世纪80年代以来,承担过湖北省卫生厅、湖北省科委自然科学基金资助课题,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部属)临床科研协作中心2000课题资助课题。撰写科研论文30余篇(如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病、高脂血症、糖尿病、肿瘤的重要治疗临床观察及微循环、血液流变学等方面的论文)。分别在全省、全国及国际学术会议交流,并在相关医学杂志上发表。“冠心急救丹治疗冠心病临床疗效及毒性试验”,论文于1994年获湖北省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兰葛糖康胶囊治疗Ⅱ型糖尿病”,论文于1996年获国际中西医药学会金杯三等奖,并被评为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1996-1997年度优秀论文奖,入选《中华当代优秀论文荟萃》一书,被评为优秀论文一等奖;冠心康治疗冠心病痰浊症疗效及对病人血液流变学的影响”于1996年被评为中国联合国协会人类健康研究优秀论文二等奖;“泽泻决明调脂汤治疗血脂异常”论文于1998年获湖北省第七届自然科学优秀论文三等奖。2000年被评为华中科技大学优秀研究生导师奖。
立即挂号陆付耳
主任医师
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同济医院 辅助科室
陆付耳,男,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现任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中西医结合研究所副所长。擅长中西医结合内科常见疾病及疑难杂症的诊治,尤其在内分泌代谢性疾病(如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高脂血症、更年期综合征)、肾脏病(如急慢性肾炎、肾病、泌尿系感染、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及老年相关性疾病(如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高血压、缺血性脑血管疾病等)等疾病的研究和治疗方面取得成就;以解毒扶阳之法治疗2型糖尿病使部分病程尚短的患者获得了血糖持续良好控制的长期缓解;以温阳理中之法挽救了濒死的慢性肾炎蛋白尿并大量腹水患者;以激素加大剂量附子为主的中药挽救了牛皮癣并巨量顽固腹水的患者,使患者免于透析;以化痰散结之法治疗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肿并继发性不孕患者,使该患者甲状腺大小及功能恢复正常,停用甲状腺素,该患者最终还喜添贵子;以责任心和勇气劝说曾被初步诊断为腹腔恶性肿瘤的患者接受剖腹探查,使得该患者最终确诊为特发性腹膜后纤维化,给予激素加中医活血通络之法使患者迅速康复;以寒温并用之法使每天腹痛腹泻黏液便十几次而病程达15年之久的慢性肠炎患者终获康复。由于责任心强,医术精益求精,在业界和广大患者中享有良好的口碑。目前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暨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主编教育部面向21世纪课程教材《基础中医学》和全国高等学校医学规划教材《中医学》。先后赴德国、法国、印度、泰国和巴基斯坦作特邀学术报告;负责组织第二次中印传统医药研讨会;获“全国中西医结合优秀中青年科技工作者”称号与奖牌;系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科学发现:首次提出“糖尿病从毒论治”的假说,从中西医学理论系统地分析了“毒”在糖尿病及其并发症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提出清热解毒法应为中医治疗2型糖尿病的主要治法之一。从清热解毒法的代表方(黄连解毒汤)、药(黄连)及有效成分(小檗碱)三个不同层次,系统地验证了其改善胰岛素抵抗、纠正糖和脂肪代谢紊乱的功效,阐明了清热解毒法作为2型糖尿病重要治法之一的合理性。首次发现小檗碱无论在离体原代细胞或胰岛素分泌细胞株HIT-T15,还是小鼠体内实验,均具有直接促进胰岛?细胞分泌胰岛素的作用;进而发现其电生理机制主要在于抑制胰岛?细胞ATP敏感性钾通道和电压依赖性钾通道,而温和地激活钙通道,从而提高胰岛细胞内游离钙水平,促进胰岛素分泌。首次发现小檗碱主要通过增强PPAR?、LPL活性等环节降低甘油三酯和游离脂肪酸,提升血浆高密度脂蛋白水平;小檗碱降糖调脂作用机理的阐明,结束了我国临床应用小檗碱治疗2型糖尿病已20多年却并不清楚其基本作用机理的历史。首次应用马齿苋及其有效部位干预胰岛素抵抗大鼠取得了满意的调脂、改善糖耐量的效果;发现大黄素能有效改善非酒精性脂肪肝大鼠血浆脂质构成和肝组织脂肪变性的程度,其机制与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促进PPAR?的表达密切相关;马齿苋和大黄素改善胰岛素抵抗功效的发现,更加丰富了清热解毒法作为重要治法干预2型糖尿病的科学依据。学术兼职: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暨基础理论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副会长、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武汉市中西医结合学会副理事长,担任《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医学杂志》、《中西医结合学报》和《中国天然药物》等刊物编委。研究课题:1.三种温病治法抗内毒素效应及其脱毒分子机制的比较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批准号39870925,经费12万元;1999.01—2001.12;课题负责人2.体外培育牛黄替代天然牛黄的研究,国家863项目,专题合同号:2002AA2Z3212;经费100万元;2002.10-2005.12;课题负责人3.黄连解毒汤调控炎症分子网络改善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批准号30371816,经费20万元;2004.01-2006.12;课题负责人4.小檗碱促进胰岛素分泌与改善胰岛素抵抗双重效应的共同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批准号30472254,经费21万元;2005.01-2007.12;课题负责人5.肝细胞核因子:小檗碱抗糖尿病多重功效的关键分子靶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批准号30500685,资助金额25万元,2006.01—2008.12;指导并代为负责6.从信号转导方面探讨补肾痛脉方改善胰岛素抵抗和促进排卵的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课题,批准号30600838,经费22万元,2007.01—2009.12;指导并代为负责7.第二次中印传统医药研讨会;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批准资助对外交流与合作项目;(2005)国科金外资助字第(30581340544)号;经费4.5万元;项目负责人8.从小檗碱抗内质网应激探讨其治疗2型糖尿病的亚细胞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批准号30772853,经费36万元;2008.01-2010.12;课题负责人9.小檗碱调控LKB1-AMPK-TORC2信号网络抗糖尿病多元效应的分子机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批准号30973836;经费31万元;2010.01-2012.12;指导并代为负责获奖成果:1.中医清热解毒法实质的部分研究—热毒清抗内毒素和保护溶酶体、线粒体的实验研究;1989年由湖北省卫生厅组织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获1990年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二等奖;2.内毒素诱发家兔弥散性血管内凝血复制温病营血分证模型的研究;1995年由湖北省卫生厅组织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获1996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3.热毒清注射液抗内毒素有关机理的研究;1995年由国家中医药管理局组织专家鉴定为国际先进水平,获1997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4.补肾通脉方改善胰岛素抵抗及其分子机制的研究;2005年由湖北省科技厅组织专家鉴定为国内领先水平,获2005年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5.中药三类新药金叶败毒颗粒,获2006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三等奖和武汉市科技进步二等奖;6.新药益气糖康胶囊的研究与开发,获2006年度湖北省科技进步二等奖;7.清热解毒法抗感染的应用基础研究,获2008年中国中西医结合科技奖一等奖;主要论文:1.Lu FE. Striving for the Reprosperity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CJIM 2002; 8(4): 308-309. 2.Shen Lan, Lu Fu-er. Effects of Portulaca Oleracea on Insulin Resistance in Rats with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CJIM 2003; 9(4): 289-292.3.陆付耳, 李鸣真, 叶望云. 清热解毒治法研究的思路与方法.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2004; 24(12): 1124-1129. 4.Lu FE, He MK, Wang KF, Leng SH. Effects and Mechanisms of Berberine on Hyperlipidemic and Insulin Resistant Rats. The Proceedings of The China Association Fo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2004; 1(1):141-144.(ISTP收录)5.Leng SH, Lu FE, Xu LJ. Therapeutic effects of berberine in impaired glucose tolerance rats and its influence on insulin secretion. Acta Pharmacologica Sinica 2004; 25(4):496-502. (SCI收录,获中国科协期刊优秀论文奖)6.徐丽君, 陆付耳, 魏世超, 冷三华. 盐酸小檗碱脂体的制备方法及质量研究.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4; 24(6): 325-326.7.董慧, 陆付耳, 徐丽君, 王开富, 邹欣. 不同中医证型的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临床特征分析.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4; 24(10): 904-905. 8.何明坤, 陆付耳, 王开富, 冷三华, 徐丽君, 邹 欣. 小檗碱对高脂血症伴胰岛素抵抗大鼠糖脂代谢的影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4; 24(7): 389-391.9.Dong H, Lu FE, Gao ZQ, Xu LJ, Wang KF, Zou X. Effects of emodin on treating murine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induced by high caloric laboratory chaw.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5; 11(9):1339-1344. 10.Leng SH, Lu FE. Induction of pancreatic duct cells of neonatal rats into insulin-producing cells with fetal bovine serum: A natural protocol and its use for patch clamp experiments. World Journal of Gastroenterology 2005;11(44):6968-6974. 11.董慧, 陆付耳, 高志强, 徐丽君, 王开富, 邹欣,大黄素对酒精和高脂饲养诱导的大鼠脂肪肝的影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 25(3): 202-204. 12.沈岚, 陆付耳. 马齿苋对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 25(4):293-295.13.高志强, 陆付耳, 董 慧, 徐丽君, 王开富, 邹 欣. 二甲双胍干预高脂饲养所致大鼠脂肪肝的研究. 中华肝病杂志 2005; 13(2):101-104. 14.叶爱丽, 陆付耳, 徐丽君, 丁来标. 黄连解毒汤对胰岛素抵抗大鼠骨骼肌IRS-1表达及酪氨酸磷酸化水平的影响. 中医杂志 2005; 46(9):695-697.15.谭燚, 陆付耳, 徐丽君, 冷三华, 王开富、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清严整介质和标志物水平的影响,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5; 25(12):1113-1115.16.肖凤英,陆付耳,徐丽君,马齿苋及其不同部位对高脂血清损伤脂肪细胞分泌TNF-α及IL-6的影响,中国中药杂志2005; 30(22): 1763-1766. 17.肖雁凌,陆付耳,徐丽君,冷三华,王开富,黄连解毒汤对2型糖尿病大鼠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2005; 30(22): 1767-1770. (获该刊优秀论文奖)18.丁来标, 陆付耳, 叶爱丽, 徐丽君, 王开富. 黄连解毒汤对胰岛素抵抗大鼠瘦素和抵抗素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26(3): 232-235. 19.叶爱丽, 陆付耳, 徐丽君. 黄连解毒汤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脂肪组织胰岛素受体及其底物信号转导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6; 26(10): 909-912. 20.Chen G, Lu FE, Jin D, Xu LJ, Wang KF. Effect of Huanglian Jiedu Decoction on Glucose Transporter 4 Expression in Adipose and Skeletal Muscle Tissues of Insulin Resistant Rats. Chin J Integr Med 2007; 13(1): 41-45. (SCI-E收录)21.荣太梓, 陆付耳, 陈广, 徐丽君, 王开富, 邹欣. 小檗碱对胰岛素分泌缺陷型糖尿病大鼠葡萄糖激酶相关糖代谢的影响. 中草药 2007; 38(5): 725-728.22.易屏, 陆付耳, 陈广, 徐丽君, 王开富. 小檗碱改善3T3-L1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2007;23(4):346-350.23.易屏, 陆付耳, 陈广, 徐丽君, 王开富. 小檗碱抑制核因子NF-?B p65表达及转位改善游离脂肪酸诱导的3T3-L1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7; 27(12): 1099-1104. (获该刊优秀论文奖)24.王增四, 陆付耳, 陈广, 徐丽君, 王开富, 邹欣. 小檗碱对NIT-1细胞胰岛素分泌和葡萄糖激酶活性的影响. 药学学报 2007; 42(10): 1045-1049. 25.Wang Fang, Lu Fuer & Xu Lijun. Effects of Houttuynia Cordata Thumb on Expression of BMP-7 and TGF-β1 in the Renal Tissue of Diabetic Rats. Journal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2007; 27(3): 220-225. 26.王晓强, 杨明炜, 刘芳芳, 陆付耳, 徐丽君, 邹 欣. 黄连与生地黄不同比例配伍对小檗碱在大鼠体内药动学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2007; 32(17):1795-1797. 27.Yi P, Lu FE, Xu LJ, Chen G, Dong H, Wang KF. Berberine reverses free-fatty-acid-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 in 3T3-L1 adipocytes through targeting IKK?.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8; 14(6): 876-883. (SCI收录)28.易屏,陆付耳,陈广,徐丽君,王开富.小檗碱抑制IKKBSer 181 磷酸化改善高糖诱导的3T3-L1 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中草药 2008; 39 (5 ): 724-729.29.易屏,陆付耳,陈广,徐丽君,王开富.游离脂肪酸诱导3 T32L1 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 中国糖尿病杂志 2008 ; 16 (4): 221-224.30.陈广, 陆付耳, 王芳, 徐丽君, 邹 欣, 王开富, 谢阳, 李琼. 黄连配伍提高肉桂效应成分肉桂酸生物利用度的研究. 中国药学杂志 2008; 43(9): 696-699.31.刘文军, 陆付耳, 董 慧, 徐丽君, 王开富, 邹 欣. 小檗碱对高糖高脂诱导的NIT-1胰岛?细胞凋亡的影响.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2008; 24(4): 788-791.32.黄琳, 陆付耳, 杨小玉, 陆小红, 陈广, 闫忠卿, 汪智全. 黄连解毒汤对胰岛素抵抗大鼠肝脏线粒体氧化应激的影响.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8; 28(8): 725-728. 33.Gao Z, Leng S, Lu F, Xie M, Xu L, Wang K. Effect of berberine on expression of hepatocyte nuclear factor-4alpha in rats with fructose-induced insulin resistance. 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og Med Sci. 2008; 28(3):261-265. (SCI-E收录)34.Wang N, Dong H, Wei SC, Lu FE. Application of Proton 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 and Computerized Tomography in the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 J Huazhong Univ Sci Technol[Med Sci] 2008; 28 (3): 295-298. (SCI-E收录)35.杨小玉, 陆付耳, 黄琳, 陈广, 汪智全. 黄连解毒汤和黄连单煎剂对胰岛素抵抗大鼠氧化应激和内质网应激的影响.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2008; 28(17): 1433-1437.36.闫忠卿,冷三华,陆付耳,陆小红,董慧,高志强.小檗碱对肝细胞核因子4?表达及葡萄糖激酶活性的影响.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18): 2105-2109. 37. Wang ZQ, Lu FE, Leng SH, Fang XS, Chen G, Wang ZS, Dong LP, Yan ZQ. Facilitating effects of berberine on rat pancreatic islets through modulating hepatic nuclear factor 4 alpha expression and glucokinase activity. World J Gastroenterol 2008; 14(39):6004-6011. (SCI收录)38.董慧,陆付耳,王南,饶晶晶,魏世超,徐丽君,邹欣.肝脂消胶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肝22例临床观察. 中医杂志 2008; 49(6): 514-516.39.王增四,陆付耳,陈广,徐丽君,邹欣,杨明炜.小檗碱对NIT-1细胞核内外葡萄糖激酶表达的影响. 中国药学杂志 2009; 44(6): 432-435.40.易屏, 陆付耳, 陈 广, 徐丽君, 董慧,王开富. 高糖磷酸化IKKβSer181 诱导3T32L1 脂肪细胞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 中国免疫学杂志 2009 ; 25(2): 103-107.41.陆付耳. 中医治疗糖尿病从强调“益气养阴”到兼顾“解毒扶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2009; 29(4): 293-295.
立即挂号轻松扫一扫 预约挂号没烦恼
公众号:预约陪诊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