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晓曦

林晓曦

主任医师

权威认证
医院保障

出诊医院:

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特需部 美容科

评价:

(22)

擅长:

林晓曦教授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及疑难体表肿瘤领域具有较深的造诣,对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先天性黑色素痣、各类胎记及神经纤维瘤治疗等方面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完成了包括《黄家驷外科学》等30多部多学科专著的编著。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领域,自1993年开始集中研究,2004年组建血管瘤专业,把颅面外科、显微外科、介入治疗、激光、美容等技术熟练应用于个例的治疗,形成中国特色的整形外科团队,以及16个学科的MDT团队,成为国际上病例最集中的单一中心,能完成国际上最疑难的该疾病的手术和治疗,成功救治国际同行转诊的疑难患者

简介:

林晓曦,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整复外科科副主任、激光美容科科主任。 本科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疗系,后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整形外科博士学位。是耶鲁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及纽约大学医学中心整形外科的访问学者。林晓曦教授的主要临床特长在于面部整形与各种美容手术,尤其在面部年轻化的手术和各种非手术治疗领域有全面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解。他擅长眼部、鼻部、唇部、面部轮廓整形和美容手术,具有良好的绘画技能和美学修养,善于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手术设计,倾力平衡求医者之得失,使得整形美容的结果较易于达到或接近患者的需求。此外,他还能够熟练地融合应用显微重建外科、美容外科、面部轮廓整形以及激光美容等相关技术,易化疑难的器官重建或修复方面的难题。此外,他在激光美容领域也有较深的造诣。林晓曦教授还擅长各种体表肿瘤和胎记的治疗,尤其是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准上,处于国内较领先的地位,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基础研究、疑难病例的特异性诊断和治疗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推进,熟练掌握并能创造性地应用各种血管畸形的专项治疗技术,和面部骨骼整形、皮肤预构扩张、血管内介入治疗、皮肤激光美容等技术相融合,同时把美容性、个性化的整形设计观念带入到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神经纤维瘤等疑难体表肿瘤与胎记的序列化美容治疗中,使过去难以接受的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神经纤维瘤等疑难体表肿瘤病例得以治疗,并达到更好的美容性效果。林晓曦教授历任担任上海医学会医学美学美容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与美容学分会常委和美容外科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学组组长和面部年轻化学组副组长。是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常务理事、激光美容分会会长,和微创与皮肤整形美容分会副会长,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分会副会长等职。是国际脉管畸形研究协会(ISSVA) Active Member,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脉管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微创外科学组副组长、微创硬化治疗技术推广委员会委员和微创抗衰老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委员。担任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议专家,卫生部科技项目评审组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鉴定专家等学术职务。担任《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和《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杂志》年度执行主编、《中国美容医学》《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等整形专业杂志常务编委、编委或特邀编委、《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美国整形与重建外科杂志》(PRS)Global Open Associate Editor、《Cosmetic Surgery World Report》杂志专家委员等。 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卫生系统重要疾病联合攻关项目、上海领军人才计划、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启明星追踪计划、启明星计划、医苑新星等多项国家和上海市研究课题和人才培养计划。作为课题组副组长,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课题。 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中华医学奖、华夏医学科技奖、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奖、上海科技进步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中国整形和美容医师奖、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树兰青年医学奖等奖项,并入选上海领军人才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共发表论文二百余篇,部分论著被国外文献作为经典文献引用,并被ISSVA等国际权威机构的文件中引用。合作主编专著一部,参编《黄家驷外科学》等30余部专著。 近年来应邀在日本、韩国、台湾、以色列、北欧等国家的整形外科年会,亚太头颈外科、德国头颈外科国际会议,及许多国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演讲。并应邀在耶鲁大学医学院整形外科、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院(MGH)激光中心,以及以色列Sheba医学中心做专题演讲。 除了以上专业特长外,林晓曦教授还具有深厚的书法和美术功底。他自幼研习书法绘画,他的书法作品曾两度获得全国书法大字比赛一等奖,并入选小学教科书。早年绘画作品曾获福建省国画比赛二等奖。

展开

专业擅长

林晓曦教授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及疑难体表肿瘤领域具有较深的造诣,对血管瘤和脉管畸形、先天性黑色素痣、各类胎记及神经纤维瘤治疗等方面在国内外均处于领先水平。完成了包括《黄家驷外科学》等30多部多学科专著的编著。在血管瘤与脉管畸形领域,自1993年开始集中研究,2004年组建血管瘤专业,把颅面外科、显微外科、介入治疗、激光、美容等技术熟练应用于个例的治疗,形成中国特色的整形外科团队,以及16个学科的MDT团队,成为国际上病例最集中的单一中心,能完成国际上最疑难的该疾病的手术和治疗,成功救治国际同行转诊的疑难患者

个人简介

林晓曦,男,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医师、二级教授、博士生导师。担任整复外科科副主任、激光美容科科主任。 本科毕业于上海医科大学(现复旦大学上海医学院)医疗系,后在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获整形外科博士学位。是耶鲁大学医学院、哈佛大学医学院及纽约大学医学中心整形外科的访问学者。林晓曦教授的主要临床特长在于面部整形与各种美容手术,尤其在面部年轻化的手术和各种非手术治疗领域有全面的经验和深刻的理解。他擅长眼部、鼻部、唇部、面部轮廓整形和美容手术,具有良好的绘画技能和美学修养,善于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进行个性化的手术设计,倾力平衡求医者之得失,使得整形美容的结果较易于达到或接近患者的需求。此外,他还能够熟练地融合应用显微重建外科、美容外科、面部轮廓整形以及激光美容等相关技术,易化疑难的器官重建或修复方面的难题。此外,他在激光美容领域也有较深的造诣。林晓曦教授还擅长各种体表肿瘤和胎记的治疗,尤其是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研究和临床诊治水准上,处于国内较领先的地位,积累了很丰富的经验。在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的基础研究、疑难病例的特异性诊断和治疗研究进行了系统的研究和推进,熟练掌握并能创造性地应用各种血管畸形的专项治疗技术,和面部骨骼整形、皮肤预构扩张、血管内介入治疗、皮肤激光美容等技术相融合,同时把美容性、个性化的整形设计观念带入到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神经纤维瘤等疑难体表肿瘤与胎记的序列化美容治疗中,使过去难以接受的血管瘤和血管畸形、神经纤维瘤等疑难体表肿瘤病例得以治疗,并达到更好的美容性效果。林晓曦教授历任担任上海医学会医学美学美容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医学美容与美容学分会常委和美容外科学组组长,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学组组长和面部年轻化学组副组长。是中国整形美容协会常务理事、激光美容分会会长,和微创与皮肤整形美容分会副会长,血管瘤与脉管畸形分会副会长等职。是国际脉管畸形研究协会(ISSVA) Active Member,中国康复医学会修复重建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脉管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介入微创外科学组副组长、微创硬化治疗技术推广委员会委员和微创抗衰老专业委员会执行委员,中华医学会科普分会委员。担任中华医学科技奖评审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评议专家,卫生部科技项目评审组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库鉴定专家等学术职务。担任《中华整形外科杂志》和《中国美容整形外科杂志》副主编、《中华医学美学与美容学杂志》年度执行主编、《中国美容医学》《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等整形专业杂志常务编委、编委或特邀编委、《中华外科杂志》通讯编委、《美国整形与重建外科杂志》(PRS)Global Open Associate Editor、《Cosmetic Surgery World Report》杂志专家委员等。 近年来作为课题负责人,承担了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经费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计划、上海市卫生系统重要疾病联合攻关项目、上海领军人才计划、上海市曙光学者计划、启明星追踪计划、启明星计划、医苑新星等多项国家和上海市研究课题和人才培养计划。作为课题组副组长,承担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863计划)项目课题。 以第一完成人身份,获得中华医学奖、华夏医学科技奖、教育部高校科技进步奖、上海科技进步奖、上海医学科技奖、中国整形和美容医师奖、明治乳业生命科学奖、上海交通大学校长奖、树兰青年医学奖等奖项,并入选上海领军人才和上海市优秀学科带头人。 在国内外专业杂志上共发表论文二百余篇,部分论著被国外文献作为经典文献引用,并被ISSVA等国际权威机构的文件中引用。合作主编专著一部,参编《黄家驷外科学》等30余部专著。 近年来应邀在日本、韩国、台湾、以色列、北欧等国家的整形外科年会,亚太头颈外科、德国头颈外科国际会议,及许多国内学术会议上作邀请演讲。并应邀在耶鲁大学医学院整形外科、哈佛大学医学院波士顿儿童医院和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院(MGH)激光中心,以及以色列Sheba医学中心做专题演讲。 除了以上专业特长外,林晓曦教授还具有深厚的书法和美术功底。他自幼研习书法绘画,他的书法作品曾两度获得全国书法大字比赛一等奖,并入选小学教科书。早年绘画作品曾获福建省国画比赛二等奖。

  • 点击预约

  • 电话咨询

  • 图文咨询

出诊地点1

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特需部

查看科室其他医生排班

05/18

周六

05/19

周日

05/20

周一

05/21

周二

05/22

周三

05/23

周四

05/24

周五

上午
下午
晚上

同科室可挂号医生

  • 李青峰

    李青峰

    主任医师

    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特需部 美容科

    主任医师,教授,科主任,博士生导师,国家教育部“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国家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专家”。为美国移植重建学会(ASTR,Founding member)发起会员,美国显微外科Harry Bunke Society会员,国际与亚太整形美容学会会员(ISAPS,OSAPS),多个全国性学术团体、期刊的副主编、副会长与常委等。长期从事整形外科和美容外科临床工作,负责主持VIP及高端人群的整形美容治疗。 在整形外科,重点开展各类颜面部创伤和畸形的治疗与重建,在严重颜面烧伤重建上,建立了自然肤质和表情重建的“MLT”的理念与方法,显著提高了颜面重建的效果;在鼻缺损修复与全鼻再造上,建立了split皮瓣和Anchor支架的方法,使鼻再造达到逼真的效果。上述工作作为重要进展,得到国际同行的积极评价。在“半面萎缩”治疗上,创用了“3L3M”的脂肪移植技术,使“半面萎缩”通过门诊微创手术,即可获得非常良好的疗效,是一重大的进步。这些成果以主编推荐文章、附发特邀讨论等形式,发表在国际著名的PRS、APS、Microsurg等杂志上,得到国际同行的高度认可。 在美容外科上,突出自然、协调,并以精细化和强化气质的风格,在鼻整形,眼部美容,面部气质轮廓,身体体形塑形等治疗上,得到良好彰显。同时,在应用微创的肉毒毒素(除皱、瘦脸)、真皮填充剂以及脂肪移植,进行面部年轻化治疗上,有诸多建树,是我国上述领域的著名专家。特别是结合激光治疗、自体脂肪移植和面部提升手术等,李青峰教授治疗小组在抗衰老治疗上,拥有领先的治疗水平和丰富的经验,多项研究以附发特邀讨论和述评形式,发表在美国整形外科杂志和国内著名期刊上。

    立即挂号
  • 李圣利

    李圣利

    主任医师

    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特需部 美容科

    李圣利,男,主任医师,教授,师从张涤生教授1996年获整形外科博士学位。曾赴意大利热那亚大学进修。美国哈佛大学,塔夫斯大学等访问学者,台湾长庚医院访问学者,2012韩国整形外科会议特邀演讲专家等。自从本科毕业20多年来,一直从事整形外科的临床和科研工作,擅长美容外科和显微淋巴外科手术。熟练掌握常规眼、鼻、耳等五官整形美容手术及瘢痕修复术,对歪鼻畸形和睑下垂的修复有比较丰富的经验,在显微皮瓣移植修复鼻部缺损有扎实的积累。 在国内外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收录5篇。承担和参加国家和市级等科研项目6项,其中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委重点项目和上海交通大学重点科研项目。副主编专著一本,参编专著8部。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在解剖和临床实践的基础上,撰写论文提出歪鼻畸形的分类和手术方法,以及显微皮瓣移植修复鼻部缺损的新经验。1998年应用淋巴管与带瓣膜的静脉吻合,提高了显微外科治疗淋巴淤滞的成功率。2006年创用带淋巴管的皮瓣移植为外科治疗阻塞性淋巴水肿提供了新途径。现为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国际整形与重建外科学会委员(International Federation of plastic ,Reconstructive Surgery), 国际淋巴学会委员及其提名委员会委员, 意大利显微外科学会委员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编委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特邀审稿专家 Chinese US J of Lymphology 编委等。中国美容整形协会副秘书长,整形与重建外科分会常委兼秘书长,中国医师协会美容整形医师分会鼻整形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脂肪整形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眼整形专业组委员,上海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委员,上海市医师协会整形外科分会委员等职

    立即挂号
  • 王琛

    王琛

    主任医师

    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特需部 美容科

    王琛,男,中共党员,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博士、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主要工作涉及鼻整形、腹壁整形、瘢痕整复以及脂肪干细胞治疗等领域。现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抗衰老分会青年委员、中华医学会整形外科分会干细胞转化应用学组委员、上海市医学会医学美学与美容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整协瘢痕医学分会青年委员,教育部学位中心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入选交大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和九院优秀青年骨干,主持省部级课题8项,参与“973”、“863”计划等多个项目的研究,累及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22篇(第一/通讯作者),参编专著3部。科研成果: 主要发表文章: 1. Wang C, Cen L, Yin S, Liu Q, Liu W, Cao Y, Cui L. A small diameter elastic blood vessel wall prepared under pulsatile conditions from polyglycolic acid mesh and smooth muscle cells differentiated from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Biomaterials, 2010,31(4):621-630. 2. Wang C, Yin S, Cen L, Liu Q, Liu W, Cao Y, Cui L. Differentiation of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into contractile smooth muscle cells induced by TGF-β1 and BMP4, Tissue Eng Part A, 2010,16(4):1201-1213. 3. Yin S, Cen L, Wang C, Zhao G, Sun J, Liu W, Cao Y, Cui L. Chondrogenic transdifferentiation of human dermal fibroblasts stimulated with cartilage derived morphogenetic protein1, Tissue Eng Part A,2010,16(5):1633-1643. 4. Wang C, Guo F, Zhou H, Zhang Y, Xiao Z, Cui L. Proteomic profiling of tissue-engineered blood vessel walls constructed by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Tissue Eng Part A, 2013, 19(3-4):415-425. 5. Wang X, Qian Y, Jin R, Wo Y, Chen J, Wang C, Wang D. Effects of TRAP-1-like protein (TLP) gene on collagen synthesis induced by TGF-β/Smad signaling in humandermal fibroblasts, PLoS One,2013,8(2):e55899. 6. Gu H, Xiong Z, Xu J, Li G, Wang C. Clinical and anatomical study of the distally based lesser saphenous veno-lateral sural neurocutaneous flap for lower extremity coverage, J Orthop Sci, 2013,18(5):740-748. (corresponding author) 7. Gong L, Wang C, Sun Q, Li G, Wang D. Effects of human adipose derived stem cells on the viability of rabbit random pattern flaps, Cytotherapy, 2014,16(4):496-507. (co-author) 8. Gong L, Zhou X, Wu Y, Zhang Y, Wang C, Zhou H, Guo F, Cui L. Proteomic Analysis Profile of Engineered Articular Cartilage with Chondrogenic Differentiated Adipose Tissue-Derived Stem Cells Loaded Polyglycolic Acid Mesh for Weight-Bearing Area Defect Repair,Tissue Eng Part A, 2014,20(3-4):575-87. 9. Gu H, Xiong Z, Yin X, Li B, Mei N, Li G, Wang C. Bone regeneration in a rabbit ulna defect model: use of allogeneic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with low immunogenicity, Cell Tissue Res,2014,358(2):453-64. (corresponding author) 10. Wang C, Xiong Z, Xu J, Zhang L, Huang H, Li G. The distally based lateral sural neuro-lesser saphenous veno-fasciocutaneous flap: anatomical basis and clinical applications, J Orthop Traumatol, 2014,15(3):215-23. 11. Wang C, Cai Y, Zhang Y, Xiong Z, Li G, Cui L. Local injection of deferoxamine improves neovascularization in ischemic diabetic random flap by increasing HIF-1α and VEGF expression. PLoS One. 2014;9(6):e100818. 12.Wang X, Chu J, Wen C, Fu S, Qian Y, Wo Y, Wang C, Wang D. Functional characterization of TRAP1-like protein involved in modulating fibrotic processes mediated by TGF-β/Smad signaling in hypertrophic scar fibroblasts. Exp Cell Res.2015;332(2):202-11. (corresponding author) 13. Wen C, Yan H, Fu S, Qian Y, Wang D, Wang C, Allogeneic 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 Regenerate Bone in a Critical-sized Ulna Segmental Defect. Exp Biol Med . 2015 Mar 27. (corresponding author) 14. Lv Y, Cao D, Guo F, Qian Y, Wang C, Wang D. Abdominal wall reconstruction using a combination of free tensor fasciae lata and anterolateral thigh myocutaneous flap: a prospective study in 16 patients.Am J Surg. 2015;210(2):365-73. (corresponding author) 15. Zhou R, Zhang Q, Zhang Y, Fu S, Wang C.Aberrant miR-21 and miR-200b expression and its pro-fibrotic potential in hypertrophic scars. Exp Cell Res. 2015 Oct 20. (corresponding author) 16. 王琛,徐静,张莉,熊竹友,李光早。指背血管蒂岛状皮瓣应用解剖。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2006;24(5):514-517。 17. 王琛,郭芳芳,张昀,等。 应用脂肪干细胞构建小口径组织工程血管平滑肌层的实验研究. 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 2012,8(5):249-255 18.熊竹友,方小魁,徐静,张莉,王琛,李光早。同种异体脂肪干细胞复合脱钙骨修复大鼠尺骨缺损。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3,9(5):245-251.(通信作者) 19. 张奇,王琛。microRNA-21调控TGF-β通路促进增生性瘢痕形成的机制研究。组织工程与重建外科杂志,2014,10(6):318-323. (通信作者) 20.张奇,王琛。VSD技术临床应用研究现状. 中华医学杂志,2014,11(10):52-56。(通信作者) 21. 张奇,王琛。miRNA参与调控皮肤创伤修复的发生发展。医学美学美容,2015,1(1):35-36。(通信作者) 承担课题 1. 上海市自然科学基金:应用脂肪干细胞构建双层结构的组织工程化血管修复小口径动脉缺损的实验研究(11ZR1420300) 2.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力学刺激诱导miR-100诱导脂肪干细胞向平滑肌细胞分化的作用和机制(810201204) 3. 上海高校青年教师科研专项基金:miR-21调控Smad7基因表达在增生性瘢痕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ZZjdyx12100) 4. 上海交大医学院优秀青年教师人才计划:miR-31/FIH轴调控HIF-1α通路促进增生性瘢痕发展的机制研究 5. 第五届“九院优青培养计划”: miR-21调控TGF-β通路在增生性疤痕形成中的作用及机制

    立即挂号
  • 张群

    张群

    主任医师

    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特需部 美容科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主任医生,博士生导师。从事整形外科及美容外科专业20余年,多年来致力于耳再造及面部整形美容。擅长各种耳畸形的修复及个性化双眼皮及眼袋,隆鼻,各种体表黑痣,疤痕整复,面部年轻化,微整注射,面部脂肪充填及乳房整形等。临床工作外致力于毛囊干细胞及重编程脂肪干细胞的研究,现任中华医学会耳再造学组委员及上海市医学科普专委会委员。

    立即挂号
  • 王健

    王健

    主任医师

    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特需部 美容科

    王健,男,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士生导师,毕业于上海第二医科大学,获硕士学位。多年从事整形美容外科临床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能熟练掌握各类整形美容外科手术,对美容外科中较为棘手的手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也有独到的见解。 近年来在国内外学术期刊发表论文十余篇,参编专著一部。荣获中华医学科技奖二等奖一次。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和上海市卫生局整形外科临床医学中心课题各一项 目前的主攻方向包括美容外科(睑整形,鼻整形,面部除皱术,乳房整形)以及唇腭裂序列治疗。通过对唇腭裂患者进行系统地手术治疗,不但关闭了唇部和腭部的裂隙,还帮助他们更好的恢复语音和外貌。王健医师经过潜心研究,在如何提高唇裂术后鼻、唇继发畸形的二期整复手术效果方面积累了比较丰富的经验,并有多篇论文发表。 社会任职:国际美容整形外科协会会员,Operation Smile会员 联系方式:周一至周五早晨8:15-8:45可以打我办公室电话021-63135715,

    立即挂号
  • 张如鸿

    张如鸿

    主任医师

    第九人民医院整复外科特需部 美容科

    张如鸿,男,主任医师,教授,副主任,博士生导师,在十多年的整形外科临床工作中熟练掌握了整形外科,美容外科常见病和多发病的诊断和治疗技巧,尤其在颅颌面外科,临床模拟外科,美容外科和显微外科以及器官再造等方面形成了自己的风格,积累了较丰富的经验。曾在法国进行了整形美容外科临床的进修和交流,从而在面部轮廓的美容整形和耳缺损的修复和再造方面形成专业特长。 曾在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20余篇,其中SCI论文10余篇,第一作者10篇,参与一本专著的编写。负责了上海市科委的重点项目的研究(三维医学图像在颅颌面畸形整形中的开发和临床应用)。他参与了的课题曾获得上海市科技进步一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二等奖,上海市临床医疗成果奖,全国宝钢教育奖,施贵宝优秀青年医师奖等奖项。

    立即挂号

轻松扫一扫 预约挂号没烦恼

公众号:预约陪诊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