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明礼
主任医师
出诊医院: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心脏外科
评价
3.0
挂号量
0
好评率
0%
擅长:
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及危重病人救治等
简介:
张明礼,男,主任医师,教授,1974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留校,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原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胸外科工作至今。曾先后任心胸外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心外科教学及科研主任、医疗副主任。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毕业以来一直从事临床心胸外科工作,特别在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及危重病人救治等方面有深入研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承担本科生、进修生、研究生、全国网络教学的讲课任务。 1982年以前主要从事胸外科工作。1982年被卫生部以交换学者身份公派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体外循环心外科。1983年回国后继续从事心胸外科临床工作,并开展血液稀释、血液回收的研究。1984年与胡秉忠主任创建了北大医院第一个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并多年主持参与监护室治疗工作,成功抢救了大量危重病人,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85年因发明了“体外循环平面监控装置”、“体外循环泵压监控装置”、及“自动减压器”,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987年到美国洛杉矶著名的Sidersina医学中心进修学习。1988年成功开展了我国第一例腹直肌鞘后永久起搏器安放术。1990年设计出我国第一台血液回收机。1991年生产出样机,在临床上应用成功。1992年初去美国太平洋医学中心进修和工作,并参与了美国FDA实验室关于人工心肺机的研究工作。1994年10月回国后,先后研制出我国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血液回收机。第五代血液回收机(自体-2000型)于1997年经国家鉴定后推向市场,可以回收外科手术中收集到出血中的90%以上的血细胞,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证书。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重大科技进步成果推广项目”,并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了推广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张明礼教授举办了多期“全国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学习班”(卫生部批准的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为全国培养了数百名自体血液回收的专门人才。目前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已在全国近千家大型医院内使用,成了该领域的主流产品,血液回收超过60万例,不但节约了大量宝贵的血液资源,而且显著降低了输血传染病的发生。张明礼教授被誉为我国“血液回收之父”。2002年,根据军队有关部门要求,研制成功了我国新一代血液回收机(3000P型),即可用于野战,又科用于常规医院,现已成了国内市场的主流机型。2006年,在他的主持下,又研制成功了新一代又多种功能的3000H型血液回收机,主要用于血液治疗和血液回收两种功能。张明礼教授也是我国血液治疗设备的主要设计者。目前,除了承担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外,还兼任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评审专家、中华现代外科杂志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评审专家、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国现代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疗卫生技术应用管理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并于1992年获北京医科大学优秀临床医师奖、1997年获北京医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获北京市科技创新标兵。
展开
专业擅长
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及危重病人救治等
个人简介
张明礼,男,主任医师,教授,1974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疗系。毕业后留校,在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原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胸外科工作至今。曾先后任心胸外科住院医师、总住院医师、主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任医师、心外科教学及科研主任、医疗副主任。现任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主任医师,研究生导师。毕业以来一直从事临床心胸外科工作,特别在体外循环、先天性心脏病、瓣膜病及危重病人救治等方面有深入研究,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并承担本科生、进修生、研究生、全国网络教学的讲课任务。 1982年以前主要从事胸外科工作。1982年被卫生部以交换学者身份公派到美国斯坦福大学医学院附属医院进修学习体外循环心外科。1983年回国后继续从事心胸外科临床工作,并开展血液稀释、血液回收的研究。1984年与胡秉忠主任创建了北大医院第一个心胸外科重症监护室,并多年主持参与监护室治疗工作,成功抢救了大量危重病人,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1985年因发明了“体外循环平面监控装置”、“体外循环泵压监控装置”、及“自动减压器”,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1987年到美国洛杉矶著名的Sidersina医学中心进修学习。1988年成功开展了我国第一例腹直肌鞘后永久起搏器安放术。1990年设计出我国第一台血液回收机。1991年生产出样机,在临床上应用成功。1992年初去美国太平洋医学中心进修和工作,并参与了美国FDA实验室关于人工心肺机的研究工作。1994年10月回国后,先后研制出我国第二代、第三代、第四代、第五代血液回收机。第五代血液回收机(自体-2000型)于1997年经国家鉴定后推向市场,可以回收外科手术中收集到出血中的90%以上的血细胞,获得“国家级重点新产品”证书。1999年被国家科技部列入“国家重大科技进步成果推广项目”,并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为了推广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张明礼教授举办了多期“全国自体血液回收技术学习班”(卫生部批准的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学习班),为全国培养了数百名自体血液回收的专门人才。目前自体-2000型血液回收机已在全国近千家大型医院内使用,成了该领域的主流产品,血液回收超过60万例,不但节约了大量宝贵的血液资源,而且显著降低了输血传染病的发生。张明礼教授被誉为我国“血液回收之父”。2002年,根据军队有关部门要求,研制成功了我国新一代血液回收机(3000P型),即可用于野战,又科用于常规医院,现已成了国内市场的主流机型。2006年,在他的主持下,又研制成功了新一代又多种功能的3000H型血液回收机,主要用于血液治疗和血液回收两种功能。张明礼教授也是我国血液治疗设备的主要设计者。目前,除了承担医疗、教学、科研工作外,还兼任国家科技部创新基金评审专家、中华现代外科杂志学术委员会委员、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评审专家、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专家、中国现代外科杂志常务编委、中华医院管理学会医疗卫生技术应用管理专业委员会专家组成员,并于1992年获北京医科大学优秀临床医师奖、1997年获北京医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1998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2001年获北京市科技创新标兵。
点击预约
电话咨询
图文咨询
同科室可挂号医生
信维强
主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心脏外科
信维强,男,主治医师,擅长心外科重症监护冠心病、瓣膜病、先心病、大血管病监护。
立即挂号杨阳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心脏外科
杨阳,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97年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获学士学位。同年分配到北京医科大学第一医院心外科工作。2000年至2001年留学法国,进行心外科临床培训。2003年获北京大学外科学博士学位。同年取得主治医师资质。2008年取得副主任医师资质。长期从事心脏血管外科工作,包括成人和先天性心脏血管疾病的诊治,尤其是复杂冠心病的外科治疗。并且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多次获得医院和医学部优秀教师奖励。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立即挂号宋波
副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心脏外科
宋波,男,副主任医师,1991年开始从事心脏外科临床工作,2003年获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心脏血管外科工作,擅长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及大血管疾病的诊治,尤其是成人心脏外科方面的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及瓣膜病瓣膜置换或成型术,以及微创手术。长期从事临床教学科研工作,多次获得医院和医学部优秀教师。在核心期刊发表多篇论文,并参与编写了《冠状动脉疾病与侧支循环》---人民卫生出版社 一书。 完成手术种类:冠心病――不停跳冠脉搭桥术,冠脉搭桥联合瓣膜置换或成型术。微创腔镜获取大隐静脉等技术。心脏瓣膜病――主动脉瓣、二尖瓣及双瓣置换术;瓣膜成型术。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氏四联症等。大血管手术――主动脉夹层动脉瘤腔内支架植入术。其他手术――心脏黏液瘤切除术;心脏恶性肿瘤切除。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心脏破裂抢救性修补手术等。心室辅助――IABP及ECMO等人工心脏辅助装置植入术。擅长冠心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及主动脉瘤等。
立即挂号张仁尧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心脏外科
张仁尧,男,主任医师,教授,曾任心胸外科副主任。1995年5月 北医及我院实施人才引进,作为学科带头人,调入心外科,负责心外工作。1998年12月 北大医院心胸外科分开,被任命为心脏外科主任。擅长复杂先心病,心脏瓣膜病,冠心病和大血管病的外科治疗。在担任心外科主任5年期间,做出突出成绩如下:医疗工作:1. 1995年6月13日,在无外宾、无外院专家参加的情况下,自行完成我院首例心脏冠状动脉搭桥手术;2. 1997年1月22日,自行完成我院首例晚期冠心病心肌激光打孔手术;3. 1999年6月11日,自行完成我院首例腹主动脉瘤介入支架隔离术;4. 1996年自行完成我院首例床旁微创气管插管手术,也是当时将此先进技术从国外引进并应用于临床的国内极少数几位专家之一。科研工作:1. 支持并参与“自体血液回收利用系统”的研究,该项目荣获1999年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2000年获全国科技大会二等奖。2. 参与的科研项目“激光心肌血运重建术的基础和临床应用研究”荣获2000年中国人民解放军科技进步二等奖。教学工作:2005年完成我科首例先心病全英语教案,并提交教办备案。
立即挂号肖锋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心脏外科
肖锋,男,主任医师,教授,心脏外科主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北京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全国委员。具有4000多例冠脉搭桥手术的丰富经验,外科技术在国内为领先水平。常规开展了冠脉搭桥术,包括停跳和不停跳的冠脉搭桥手术、搭桥加室壁瘤切除及合并瓣膜病手术,搭桥加室间隔穿孔修补术、左室破裂修补术等等,手术安全性高,患者的近、远期疗效满意。重症患者如合并肾功能不全和多器官功能不全的冠心病患者行搭桥手术也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多种移植桥材料,如桡动脉、双侧乳内动脉、胃网膜右动脉都得到广泛的临床应用。大血管手术,如主动脉瘤和夹层动脉瘤手术救治成功率明显提高。开展升主动脉瘤Bentall手术,象鼻手术。开展了降主动脉带膜支架植入术、腹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手术。外周血管手术,如颈动脉内膜剥脱术、下肢动脉取栓术、股股动脉、股腘动脉人工血管旁路移植术,上腔静脉人工血管置换术等。急、慢性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在体外循环下行肺栓塞取栓术。开展了常见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包括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洛四联症、法洛三联症、主动脉狭窄、Ebstein畸形矫正手术,主动脉窦瘤破裂修补术以及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的手术治疗等等。瓣膜病外科治疗是我科常规手术,手术疗效显著,安全性极高。包括二尖瓣、主动脉瓣,以及三尖瓣的成形及置换手术,还开展了长时间离心泵心室辅助(VAD),以及体外膜肺氧合等新技术治疗严重心衰患者,同时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IABP)已成为重症病人的常规治疗。
立即挂号李岩
主任医师
北京大学第一医院 心脏外科
李岩,男,主任医师,副教授,科室副主任,法国NANCY大学医学博士(MD)及生物工程学博士(PhD),硕士导师,学历:1987年7月: 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学制六年,获医学学士学位。1997年10月:获法国南锡(NANCY)大学医学院颁发的AFSA文凭证书。(法国政府授予非欧盟国籍外籍医师的最高临床医学学位) 经中国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符合医学博士学位(MD)。2006年11月: 获法国南锡(NANCY)大学,生物工程学博士学位(PhD)。工作经历:1987年8月起在北大医院留校参加工作,从事心胸外科专业。1992年晋升为北大医院心胸外科主治医师。1995年10月,获法国政府奖学金资助,赴法国南锡(NANCY)大学医学院,附属大学医疗中心Brabois 医院心血管外科及心肺移植中心留学,主修成人心血管外科临床技能及基础研究。历任助理外科医师和高级助理外科医师,后期任该院心血管外科急诊二线值班医师。2000年至2001年,任北大医院心血管外科主治医师。2002年晋升北大医院心血管外科副主任医师。2003年晋升为副教授(硕士导师)。2008年任北大医院心血管外科行政副主任。2009年晋升为主任医师。1987年7月: 毕业于北京医科大学,医学系,医学专业,学制六年,获医学学士学位。1997年10月:获法国南锡(NANCY)大学医学院颁发的AFSA文凭证书。(法国政府授予非欧盟国籍外籍医师的最高临床医学学位) 经中国国家教育部、留学服务中心认证,符合医学博士学位(MD)。2006年11月: 获法国南锡(NANCY)大学,生物工程学博士学位(PhD)。专业特长:先天性心脏病——房、室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法鲁氏四联症、共同房室通道等畸形矫正。心脏瓣膜病——单瓣及双瓣置换术;瓣膜成型术。冠状动脉外科——冠脉搭桥术;室壁瘤切除、心室成形术。大血管手术——主动脉根部置换术—Bentall’s手术;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复合手术——冠脉搭桥术合并瓣膜置换或成型术。其他手术——心脏黏液瘤切除术;腔静脉瘤栓切除术;肺动脉取栓术。心室辅助——ECMO及MEDOC人工心室辅助装置植入术。心脏移植——在法国学习期间参与完成19例心脏移植和心肺联合移植,2006年以主要组织者身份参与完成北大医院第一例心脏移植并获成功。共发表论文12篇,(国内杂志5篇,国外英文杂志4篇,法文杂志3篇)
立即挂号轻松扫一扫 预约挂号没烦恼
公众号:预约陪诊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