匡延平
2届年度好医生

匡延平

主任医师

权威认证
医院保障

出诊医院: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辅助生殖科

评价:

(22)

擅长:

男女不孕症的治疗,特别是采用试管婴儿技术治疗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治疗;生殖系统疑难病和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卵子成熟障碍,受精障碍,卵子畸形或死亡,反复胚胎差,反复胚胎着床失败,卵巢低储备的处理,等。

简介:

匡延平,男,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生殖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生殖医学会副主任委员。 工作经历:1995年开始从事辅助生殖技术研究工作,1997年在澳大利亚Adlaide大学进修辅助生殖技术。在国内先后建立十多家生殖中心。2003年创立上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 工作特色: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领域有独特的思想和技术。有多项原创性的技术发明:1999年发明超声下盆腔输卵管显影术;2006年发明输卵管峡部栓堵术;2007年发明来曲唑轻微刺激试管婴儿技术;2008年开始向国内同行推广自然周期轻微刺激试管婴儿的思想和方法;2006年在国内率先停止使用程序化胚胎冷冻技术,全面采用玻璃化胚胎冷冻技术,2010年自主研发的玻璃化冷冻试剂和冷冻方法转让给欧洲的origio公司生产,向全球销售,这是中国大陆学者研制的唯一一个在试管婴儿领域商用的培养基;2011年在业界第一个提出“以冷冻胚胎移植为核心的IVF策略”,并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2009年发现自然周期雌激素变化与排卵时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了一种新的排卵预测方法,这种理论和方法对所有的非降调节的促排卵方案提早排卵的预测有重要的价值,使非降调节方案能够常规应用于临床;2009年开始研究黄体期促排卵,2012年发明一种新的黄体期促排卵方案,使黄体期促排卵成为常规的促排卵方案,大大简化了促排卵技术,是促排卵技术的重大进展。2012年研制出一种新型取卵针,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和销售许可,在临床使用,大大减少了取卵的创伤和疼痛。2013年发现孕激素控制排卵,研究出高孕激素促排卵技术(PPOS),这是控制排卵技术里程碑式的进展。发明二次刺激促排卵技术,被国际同行命名为"上海方法"(Shanghai Protocol)。先后改进多种试管婴儿促排卵方法,对促排卵方案的个体化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应用、自然周期和微刺激方案促排卵、玻璃化冷冻、 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生殖内分泌,生殖遗传等方面有深入研究。 获发明专利3项,成果转化两项。是我国玻璃化胚胎冷冻技术的先锋和推广者,是中国自然周期、轻微刺激试管婴儿技术的领导者和推广者。

展开

专业擅长

男女不孕症的治疗,特别是采用试管婴儿技术治疗不孕症;多囊卵巢综合症的治疗;生殖系统疑难病和罕见病的诊断和治疗:卵子成熟障碍,受精障碍,卵子畸形或死亡,反复胚胎差,反复胚胎着床失败,卵巢低储备的处理,等。

个人简介

匡延平,男,主任医师,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主任。医学博士,博士生导师。上海市生殖医学会副主任委员,上海市中西医结合生殖医学会副主任委员。 工作经历:1995年开始从事辅助生殖技术研究工作,1997年在澳大利亚Adlaide大学进修辅助生殖技术。在国内先后建立十多家生殖中心。2003年创立上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 工作特色: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领域有独特的思想和技术。有多项原创性的技术发明:1999年发明超声下盆腔输卵管显影术;2006年发明输卵管峡部栓堵术;2007年发明来曲唑轻微刺激试管婴儿技术;2008年开始向国内同行推广自然周期轻微刺激试管婴儿的思想和方法;2006年在国内率先停止使用程序化胚胎冷冻技术,全面采用玻璃化胚胎冷冻技术,2010年自主研发的玻璃化冷冻试剂和冷冻方法转让给欧洲的origio公司生产,向全球销售,这是中国大陆学者研制的唯一一个在试管婴儿领域商用的培养基;2011年在业界第一个提出“以冷冻胚胎移植为核心的IVF策略”,并获得满意的临床效果;2009年发现自然周期雌激素变化与排卵时间的对应关系,建立了一种新的排卵预测方法,这种理论和方法对所有的非降调节的促排卵方案提早排卵的预测有重要的价值,使非降调节方案能够常规应用于临床;2009年开始研究黄体期促排卵,2012年发明一种新的黄体期促排卵方案,使黄体期促排卵成为常规的促排卵方案,大大简化了促排卵技术,是促排卵技术的重大进展。2012年研制出一种新型取卵针,获得医疗器械生产许可和销售许可,在临床使用,大大减少了取卵的创伤和疼痛。2013年发现孕激素控制排卵,研究出高孕激素促排卵技术(PPOS),这是控制排卵技术里程碑式的进展。发明二次刺激促排卵技术,被国际同行命名为"上海方法"(Shanghai Protocol)。先后改进多种试管婴儿促排卵方法,对促排卵方案的个体化应用、芳香化酶抑制剂的应用、自然周期和微刺激方案促排卵、玻璃化冷冻、 卵母细胞孤雌激活、生殖内分泌,生殖遗传等方面有深入研究。 获发明专利3项,成果转化两项。是我国玻璃化胚胎冷冻技术的先锋和推广者,是中国自然周期、轻微刺激试管婴儿技术的领导者和推广者。

同科室可挂号医生

  • 刘亚丽

    刘亚丽

    住院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辅助生殖科

    刘亚丽,女,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辅助生殖科医师。硕士和博士毕业于上海交大医学院,从2013年起师从匡延平教授从事生殖内分泌学研究。2017.10-2019.02获得国家留学基金资助赴英国伦敦大学国王学院神经内分泌研究所访学。在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完成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具备严谨的诊疗态度,扎实的医学知识和娴熟的临床技能。

    立即挂号
  • 应俊

    应俊

    副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辅助生殖科

    应俊,男,副主任医师,副教授,1980年2月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学院)医疗系,分配在上海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妇产科工作,年底进入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原上海第二医科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普外科,能够熟练将外科理论应用于临床工作,能够独立地完成颈部和腹部外科的常见病和肿瘤手术。在外科工作期间参与抢救成功许多危重病例,其中有罕见的高位空肠腹壁瘘,瘘口3×2cm,患者至今存活。 1984年底调入泌尿外科,从事临床、科研、教学工作。已经掌握泌尿外科、男科基础理论和专业新的知识、新的技术进展。目前开展具有特色性的各种类型尿道下裂手术和男性外生殖器畸形的矫正,以及男性外生殖器肿瘤根治术,根治术后大面积创面修复,已经形成了具有良好的社会效应。在研究前列腺疾病(良性或者恶性)方面具有一定的造诣,在国内首先开展大样本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的研究,已经成为科研成果。 近几年来先后开展由于心理障碍而需要的易性手术和整个阴茎阴囊皮肤由于外来原因导致撕脱,然后给予重建和功能的恢复。两类手术无论在外观,还是功能都使被手术者满足。 另外还成功地施行了数例由于外来原因导致的阴茎完全断离再接手术,创面愈合后能够如同以前一样完成满意的行生活。 业务特长: 泌尿外科:擅长于泌尿系统肿瘤、结石、良恶性前列腺疾病的诊断与治疗。男科:1、各种类型的男性外生殖器畸形(尿道下裂)的形态矫正与功能修复;2、男性外生殖器肿瘤根治和手术后大面积创面缺损的修复;3、男性外生殖器严重创伤后的修复,包括功能与形态;4、心理性和器质性男性勃起功能障碍;5、由于精液粘稠度异常导致的男性不育 主要科研研究:1、精液粘稠度异常与精子活动力、活动率关系及最合适的治疗;2、尿道下裂/阴茎畸形/外生殖损伤后的修复和功能重建;3、老年人前列腺体积、良恶性疾病与各种性激素的关系;4、PSA、FPSA、F/T-PSA在诊断前列腺良、恶性疾病方面的作用;5、早泄的最佳治疗方法;6、磷酸二酯酶抑制剂-5在阴茎、前列腺组织中的作用; 学术成就: 已发表的第一作者论文:1、 塞替哌治疗腺性膀胱炎初步报告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994;2、 前列腺摘除术后再发排尿困难的原因分析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1996;3、 1572例肾、输尿管结石成分分析 上海预防医学 1996;4、 输尿管结石原位ESWL治疗失败的原因 上海医学 1997;5、 精浆中PSA浓度与精液粘稠度的关系研究 男性学杂志 1997;6、 双侧腹股沟疝手术损伤输精管继发无精症 男性学杂志 1997;7、 尿激酶对高粘稠度精液的影响 男性学杂志 1998;8、 精浆中PRL浓度对精子活动力的影响 生殖与避孕 1998;9、 塞替哌膀胱灌注治疗腺性膀胱炎的随访 上海医学1999;10、F/T-PSA值在BPH诊断中的重要性 上海第二医科大学学报 2000;11、血清睾酮、游离睾酮、双氢睾酮浓度与男性年龄关系的研究 中国男科学杂志2000;12、BPH病人血清FPSA/TPSA比值的临床应用 中华男科学 2001;13、F/T-PSA比值在T-PSA小于10ng/ml时的意义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1;14、肾盂和输尿管淀粉样变病 诊断病理学杂志2001;15、尿激酶治疗高粘稠度精液的临床研究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2;16、前列腺增生症手术前后雄性激素变化的研究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2;17、前列腺癌去势术前后雄性激素变化的研究 中华男科学 2003; 18、前列腺摘除术与去势术前后雄激素变化的研究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3;19、达克罗宁治疗早泄的临床研究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4; 20、万艾可治疗ED时对BPH引起LUTS改善的研究 中华男科学 2004;21、慢性骨盆疼痛综合征的诊治 现代泌尿外科杂志 2004; 22、可多华联合应用达克罗宁治疗早泄的研究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5; 23、ED在前列腺癌根治术围手术期的预防和治疗 中华男科学杂志 2006;24、复杂性尿道下裂阴茎、阴囊的矫形和尿道重建 中华外科学杂志 2006;25、α-糜蛋白酶与尿激酶降低精液粘稠度的实验对比研究 中华男科学杂志2006; 26、翁沥通合并可多华治疗前列腺炎症状的疗效观察 中国全科医学2006;已发表的第二作者论文:1、前列腺癌骨转移疼痛的89锶(Sr)治疗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3;2、膀胱癌免疫治疗进展 国外医学 泌尿外科分册 2003;3、前列腺癌骨转移性疼痛的综合治疗 中华男科学2004;4、前列腺增生患者手术前后雄激素改变与补充雄激素的研究 中华男科学 2005;5、前列腺移行区体积与年龄及性激素的相关性研究 中华男科学2005;6、α肾上腺素能受体阻滞剂与男性性功能关系的研究进展 中国男科学杂志 2005;7、原发性阴茎恶性淋巴瘤1例报告(附文献24例复习)中华男科学杂志20068、尿道下裂手术治疗的再认识 中国全科医学2006;第三作者及以后作者论文此处不列,特此说明。  科研成果:  2002年7月经上海市卫生局鉴定,自选课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临床应用研究》通过鉴定 第一完成人  证书号:沪科成登字 20021096   成果内容简介:  本研究课题内容主要涉及男科领域中,男子不育症分支的精液粘稠度异常和男性前列腺疾病的良、恶性鉴别诊断。 第一部分关于精液粘稠度异常,课题采用测定精浆中PSA含量研究精液粘稠度;精液粘稠度的高低与精子活动力和活动率关系,用尿激酶处理高粘稠度精液观察精子活动力和活动率的变化;选择合适的高粘稠度精液的病人进行治疗,得到了初步效果。这一部分的内容经过国内、外文献检索无相同内容的文章;因此,这部分内容在这个领域属于领先水平。 第二部分关于血清PSA浓度与前列腺疾病关系,从已发表文章的内容:①年龄分别与TPSA、FPSA、FPSATPSA的相关性,②TPSA在正常范围或灰色区FPSATPSA比值,在前列腺疾病鉴别诊断中的应用,③文章中的样本数和文章发表的时间,在国内属于领先水平。2002年7月经上海市卫生局鉴定,自选课题《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临床应用研究》通过鉴定(第一完成人)。〈证书号:沪科成登字 20021096〉

    立即挂号
  • 梁舟

    梁舟

    主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辅助生殖科

    博士,主治医师,讲师。2002—2009年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临床七年制本硕连读。2009—2012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仁济医院妇产科博士(其中2010-2011澳大利亚悉尼大学联培博士)。2013-至今 交通大学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辅助生殖科

    立即挂号
  • 马猛

    马猛

    主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辅助生殖科

    马猛,男,辅助生殖科主治医师,2013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仁济医院男科学专业,获临床医学硕士学位,目前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妇产科学博士在读,上海市中西医结合学会性医学分会青年委员,从事男科与胚胎实验室相关临床与研究工作,相关研究发表在《human reproduction》、《fertility and sterility》等国际生殖医学期刊,获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3项,参与编写《无精子症规范化诊疗专家共识》,参与翻译《男科学》、《男性不育的医学干预》、《精子细胞》等国外著作。

    立即挂号
  • 张韶珍

    张韶珍

    主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辅助生殖科

    张韶珍,女,主任医师,医学硕士。1990年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在西安交通大学医学院第一临床医学院从事妇产科临床工作,1996获得生殖内分泌专业硕士学位。2001年创建上海交大医学院附属新华医院生殖医学中心,曾到温州医学院附一院及江苏省人民医院生殖医学中心学习。具有扎实的妇产科及生殖内分泌理论知识,熟练掌握妇科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杂症的处理,擅长宫、腹腔镜手术及各种妇科临床操作。具有多年不孕不育的诊治经验,掌握各项助孕技术的临床应用。

    立即挂号
  • 陈秋菊

    陈秋菊

    主治医师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九人民医院 辅助生殖科

    2007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妇产科专业博士,2019年起评为上海交大医学院硕士生导师。从事辅助生殖技术临床及研究十余年,专注于卵泡发育的调控规律,卵巢低储备的发生机制及治疗策略,以及超排卵方案的临床研究。

    立即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