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知敏
2届年度好医生

黄知敏

副主任医师

权威认证
医院保障

出诊医院: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评价:

(22)

擅长: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简介:

黄知敏,女,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内分泌学会中青年委员。主要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如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研究。共发表论文27篇, 第一作者论著7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著3篇,分别发表在Diabetes Care, Clinical Endocrinology,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杂志上。参编专著3部:参译《Joslin糖尿病学》,参编《老年医学》,《内科危急重症诊治指南简介》。2002年获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区会议“杰出青年研究者”奖,2008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分别获3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秀教师奖。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91.9-1996.6 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学士学位1999.9-2002.6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硕士1996.7-2001.1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住院医师2002.1-2010.1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2010.12-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社会兼职:广东省内分泌学会中青年委员

展开

专业擅长

糖尿病的发病机制

个人简介

黄知敏,女,副主任医师,广东省内分泌学会中青年委员。主要研究:糖尿病的发病机制,如胰岛素抵抗的分子机制研究。共发表论文27篇, 第一作者论著7篇,其中第一作者SCI论著3篇,分别发表在Diabetes Care, Clinical Endocrinology, Diabetes Research and Clinical Practice杂志上。参编专著3部:参译《Joslin糖尿病学》,参编《老年医学》,《内科危急重症诊治指南简介》。2002年获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区会议“杰出青年研究者”奖,2008年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2010年分别获3项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秀教师奖。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91.9-1996.6 中山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学士学位1999.9-2002.6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硕士1996.7-2001.1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科住院医师2002.1-2010.11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2010.12-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社会兼职:广东省内分泌学会中青年委员

同科室可挂号医生

  • 李延兵

    李延兵

    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研究方向:糖尿病胰岛B细胞功能及早期保护、糖尿病慢性并发症发病机理及防治。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1984年毕业于中山医科大学,历经硕士、博士研究生培养2002年-2003年在美国UAB大学研修一年社会兼职:广东省糖尿病学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代谢与内分泌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分会委员、血糖监测学组副组长广东省内分泌学会常委、广东省内分泌医师学会常委J Diabetes Res 客座主编、Diabetes Res ClinPract客座编辑、ClinEndocrino等特约审稿人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中华糖尿病杂志、中华全科医师杂志、中国糖尿病杂志、国际糖尿病等杂志编委广东省干部保健专家组成员、广东省健康教育首席专家广东省卫生厅重点实验室主任中山一院内分泌国家药理基地负责人中山一院内分泌专科医师/住院医师培训基地主任专著:糖尿病病人最关心的365个问题。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15年4月。内分泌及风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主编。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11年6月。糖尿病病人最关心的300个问题。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7年12月。Joslin糖尿病学。译审专家组成员。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年5月。处方学概论。主编。湖北科学技术出版社。2001年5月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获奖情况:突出的学术成果获2011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第2获奖人)、2008广东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第2获奖人)和2007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第3获奖人)。出色的临床工作,2016年获批中山大学名医,还当选了2014年度(首届)、2015年度“岭南名医”,2015年度首届“羊城好医生”,获得2015年中国胰岛素分泌研究(CGIS)成就奖。作为我园首批广东省干部保健专家,并多次被评为干部保健积极分子。

    立即挂号
  • 刘烈华

    刘烈华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研究方向:糖尿病早期短程胰岛素强化治疗; 主要教育和工作经历: 工作经历: 2008.7-2012.12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住院医师 2013.1-2019.2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主治医师 2019.3至今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 教育经历 2001.9-2008.6 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七年制硕士 2012.9-2015.5 中山大学临床医学博士 2013.11-2014.10 瑞典隆德大学访问学者 社会兼职: 广东省医师协会内分泌学分会委员 广东省健康管理学会代谢与内分泌专业委员会常委 Diabetes care中文版编委 论著: 1.Liu L, Ke W, Wan X, Zhang P, Cao X, Deng W, Li Y. Insulin requirement profiles of short-term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and its association with long-term glycemic remission. Diabetes Res Clin Pract. 2015. 108(2): 250-7. 2.Liu L, Omar B, Marchetti P, Ahren B. Dipeptidyl peptidase-4 (DPP-4): Localization and activity in human and rodent islets. Biochem Biophys Res Commun. 2014. 453(3): 398-404. 3.Ke W, Liu L, Liu J, Chen A, Deng W, Zhang P, Cao X, Liao Z, Xiao H, Liu J, Li Y. Effects of Liraglutide Combined with Short-Term Continuous Subctaneous Insulin Infusion on Glycemic Control and Beta Cell Function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A Pilot Study. J Diabetes Res. 2016. 2016: 6839735. 4.Liu L, Yang S, Liu J, Li H, Liu J, Cao X, Xiao H, Li Y. Fasting Plasma Glucose Indicates Reversibility of the Acute Insulin Response after Short-Term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Various Duration of Type 2 Diabetes. J Diabetes Res. 2018. 2018: 9423965. 5.Liu L, Wan X, Liu J, Huang Z, Cao X, Li Y. Increased 1,5-anhydroglucitol predicts glycemic re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treated with short-term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Diabetes Technol Ther. 2012. 14(9): 756-61. 6.Liu L, Liu J, Xu L, Ke W, Wan X, Li H, He X, Wang L, Cao X, Xiao H, Li Y. Lower mean blood glucose during short-term intensive insulin therapy is associated with long-term glycemic remission in patients with newly diagnosed type 2 diabetes: Evidence-based recommendations for standardization. J Diabetes Investig. 2018. 9(4): 908-916. 7.刘烈华. 基础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控糖不佳时的治疗选择. 糖尿病天地. 2016. 10(09): 419-421. 8.刘烈华, 李延兵. 细节决定成败—论新诊断2型糖尿病的短期胰岛素强化治疗策略. 糖尿病天地. 2015. 9(06): 313-317. 9.刘烈华, 李延兵. 糖尿病低血糖的危害和应对. 实用糖尿病杂志. 2009. 5(06): 4-6. 专著: 内分泌及风湿病临床诊断与治疗方案(编者) 内科疾病鉴别诊断学(第七版)(编者,在编) 其他主要工作成绩(比如获奖情况):——

    立即挂号
  • 梁宏

    梁宏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梁宏,1991年临床核医学研究生毕业,1996年破格2年晋升副教授和硕士研究生导师,同年入选广东省“千、百、十工程”学科带头人。具有扎实的内科学及核医学基础理论知识,一直从事内科及核医学临床工作。医疗专长 甲状腺功能亢进症(甲亢)的碘-131治疗及心、脑与肿瘤等疾病的核素影像诊断。尤其在甲状腺疾病诊断、甲亢与甲亢突眼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甲亢碘-131治疗病例超过10000人次。曾获广东省医药科技进步奖及多项中山医科大学医疗成果奖。 主要研究 心脏核医学、肿瘤核医学及甲亢碘-131治疗剂效关系学研究。国内外共发表论文近40篇。 社会任职 中华医学会核医学分会临床学组核素治疗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放射防护医学专业委员会 常委《现代临床医学生物工程学杂志》编委 《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华医学实践杂志》编委《中华肾脏病杂志》特邀审稿专家《实用医学杂志》特邀审稿专家广东省医疗事故鉴定专家及职业病专家库成员广州“母系部落”专家组成员 获奖荣誉 主持或主要参与了近10项国家与省级科研项目的研究,其中广东省科委课题 《99mTc-MIBI心肌定量显像方法探讨及其在冠心病中系列应用研究》获1995年度广东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三等奖,并有多项课题获中山大学医疗成果二等奖 科研成果 论著 发表论文50余篇,近年来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主要发表的论文有:1.心肌血流灌注断层显像在犬实验性心肌梗死范围评价中应用;中华核医学杂志,2000; 20: 132-133.2.心肌血流灌注断层定量显像在犬急性心肌梗塞疗效评价中的应用。核技术,2000; 23: 308-310.3.99mTc-MIBI与201Tl肺肿瘤阳性显像在原发性肺癌的比较。中山医科大学学报, 2000; 21: 50- 53.4.99mTc-MIBI心肌断层定量显像与冠状动脉造影对体外反搏促新生血管形成作用的实验研究。中国医学影像学杂,2002;10:43-45.5.核素显像在断指(肢)再植及手外伤血流监测中的应用。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2003,26(3):214-216.6.心肌201Tl断层显像反向再分布现象诊断冠心病的临床价值。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2004; 12 (4):310-311.7.13N-NH3 PET显像在星形细胞瘤中的诊断价值。中国医学影像技术,2006;22(12):1903-1905.8.18F-FDG PET/CT诊断皮下脂膜炎样T细胞淋巴瘤。影像诊断与介入放射学,2010;19:57. 专著 1、《临床核素影像诊断学》 (主编) 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年1月出版2、《简明核医学教程》 (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核医学教材),2012年2月出版3、《甲状腺疾病核素治疗学》 (编委)原子能出版社,2003年12月出版4、《急性冠脉综合征》 (编委) 广东科技出版社,2003年11月出版5、《心血管危重症监护治疗学》 (编委) 广东科技出版社,2004年6月出版6、《临床用药大全》 (编委) 广东科技出版社,2000年3月出版7、《门诊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 (编委) 广东科技出版社,1998年10月出版8、《病毒性肝炎》(编委)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年10月出版

    立即挂号
  • 李海

    李海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李海,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副主任医师,2010年毕业于中山大学中山医学院临床医学7年制。

    立即挂号
  • 王丹

    王丹

    副主任医师

    中山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内分泌科

    王丹,女,副主任医师,擅长糖尿病,甲状腺疾病。

    立即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