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级科室:
疾病:
展开
MDS转白在临床上是指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化为白血病,移植即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针对该情况,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的成功率一般为40%~60%。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异质性髓系克隆性疾病,其特点是髓系细胞发育异常。部分患者经过积极合理的治疗后,可获得较好的治疗效果,病情发展可得到控制,但部分患者可能转化为急性白血病。而一旦发生转化,即使采取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成功率也不能达到100%,通常只能达到40%~60%。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血液内科
2023-11-14
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症状表现特征一般包括疲劳、发热、出血、易淤血、呼吸困难等。1、疲劳: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可能会导致患者的造血功能出现问题,致使贫血明显,出现疲劳的症状,患者可能感到持续的疲劳和体力不支。2、发热:患有该病的患者可能会导致免疫系统功能失调,引起感染,进而引起发热症状,该症状持续时间可能会比较长。3、出血: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患者可能会出现多种出血现象,如鼻出血、牙龈出血、皮肤瘀斑、消化道出血等。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血液内科
2023-11-14
一般情况下,中性粒细胞属于炎症细胞。中性粒细胞具有吞噬和消灭病原体的能力,通过释放抗菌物质、生成氧自由基和产生其他杀菌物质来抵御病原体的侵袭。中性粒细胞还参与炎症反应,通过迁移至感染或受损的组织,并释放炎症介质来引导其他免疫细胞到达炎症部位。因此,中性粒细胞属于炎症细胞。当身体受到感染或组织受损时,中性粒细胞会被激活并迁移到受影响的区域,释放化学物质来吸引其他免疫细胞,并吞噬和消灭病原体。中性粒细胞升高可能是由于炎症、应激、药物等引起的,其减少可能是由于感染、药物、骨髓问题等引起的。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血液内科
2023-11-14
免疫性血小板低一般是指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一种免疫系统攻击自身血小板的疾病。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会导致血小板数量减少,进而引起皮肤和黏膜出血的倾向,此病可能与免疫系统的异常功能有关。主要症状是紫癜,即皮肤和黏膜出现瘀点或瘀斑,可能伴有鼻出血、牙龈出血、皮下淤血等。由于血小板减少,血液无法正常凝结,因此,易出血。诊断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通常需要排除其他可能导致血小板减少的原因,并通过血液检查确认血小板数量低于正常范围。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血液内科
2023-11-14
可见幼稚粒细胞是指外周血中出现尚未完全成熟的粒细胞的意思。可见幼稚粒细胞一般包含幼淋巴细胞、早、中、晚幼粒细胞、幼单核细胞等,在骨髓内粒细胞的发育需要经历6个阶段,属于临床上具有重要意义的过程。正常人外周血中是没有幼稚粒细胞的,若出现了这种细胞,属于病理现象,这表明体内可能存在骨髓纤维化、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急性白血病等问题,这几种病症的危害程度是比较高的,而且有可能危及生命。因此当在外周血中发现幼稚粒细胞过多时,应提起高度重视,尽快诊断处理,避免错过最佳的治疗时机。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血液内科
2023-11-14
白血病低危化疗治愈率一般在50%-70%,但存在一定的个体差异,具体应以临床实际为准。白血病是一种恶性血液病,白血病低危化疗治愈率受到多种因素的影响,包括患者的年龄、治疗方案的选择以及个体的健康状况等。如果患者比较年轻,体质比较好,加上能给予及时有效的治疗,那么临床上预后良好,一般是可以达到临床治愈率在50%-70%。
刘风
主任医师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
血液内科
2024-01-23
嗜酸粒细胞比值(EO)偏高一般是指嗜酸性粒细胞比值偏高,可能是发生了过敏性湿疹、过敏性荨麻疹或者寄生虫感染等疾病,需要做进一步的检查,然后对症治疗。嗜酸性粒细胞是来源于骨髓的一种造血干细胞,也属于白细胞的一种。
王丽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血液内科
2023-04-25
骨髓纤维化一般不是癌症,是由造血功能异常引起的骨髓增生性疾病。骨髓纤维化是一种慢性克隆性髓系疾病,可能是由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异常克隆而引起的成纤维细胞反应性增生。可能是由于长期接触电离辐射、有害的化学物质等从而导致疾病的发生。
王丽
主任医师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血液内科
2023-04-25
热门文章
高晓玲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科
高晓玲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科
高晓玲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科
高晓玲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科
高晓玲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科
免费提问
累积已解决23245个网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