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病的遗传既不完全取决于母系也不完全取决于父系。精神病的遗传是一个复杂的过程,涉及多个基因以及环境因素的相互作用。许多精神疾病如精神分裂症、抑郁症等,研究表明并非单一基因遗传,而是多基因共同作用的结果。在遗传过程中,父母双方的基因都有一定几率传递给后代,同时,环境因素如孕期母体的健康状况、成长环境等也可能影响精神病的发病风险。需要注意的是,虽然遗传因素在精神病发病中起一定作用,但并非有家族史就一定会发病。
彭祖贵
主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精神科
2025-02-17
入睡困难可能是焦虑或抑郁的表现,不能简单判断哪个更“好”。焦虑和抑郁都可能引发入睡困难。焦虑者常因过度担忧未来而思绪万千,难以平静入睡;抑郁者则可能伴有情绪低落、兴趣减退等,导致睡眠节律紊乱。从生理角度看,焦虑会使人体交感神经兴奋,释放肾上腺素等激素,干扰睡眠;抑郁可能影响神经递质如血清素的分泌,进而影响睡眠质量。此外,长期入睡困难还可能加重焦虑或抑郁情绪,形成恶性循环。若出现入睡困难,应及时调整生活方式,如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等。
彭祖贵
主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精神科
2025-02-17
焦虑症患者通常是5羟色胺减少了。5羟色胺是一种重要的神经递质,它能调节情绪、睡眠等。当5羟色胺水平降低时,大脑神经细胞间的信号传递会受影响,情绪调节失衡,容易引发焦虑、抑郁等情绪问题。焦虑症的发病机制复杂,除5羟色胺减少外,还受遗传、环境、心理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长期处于压力环境、经历创伤事件等可能促使焦虑症发生。若怀疑有焦虑症倾向,应及时就医评估诊断。日常生活中,保持规律作息、适度运动、合理饮食等有助于维持5羟色胺正常水平,预防焦虑症。
彭祖贵
主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精神科
2025-02-17
抑郁症和焦虑症既是精神病也是心理病。从医学分类角度看,它们属于精神疾病范畴,因为会导致大脑神经递质失衡等生理变化,影响精神状态和行为。同时,其发病常与心理因素密切相关,如长期压力、负面思维模式等心理问题可诱发。抑郁症表现为持续的情绪低落、失去兴趣等;焦虑症则以过度的焦虑、恐惧为特征。二者严重时均可能出现自杀念头或行为,对生活造成极大影响。需注意,若出现相关症状应及时就医诊断,避免自行判断。
彭祖贵
主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精神科
2025-02-17
学生抑郁后继续上学还是休学不能一概而论。若抑郁程度较轻,在专业人士评估下可边治疗边上学,通过正常社交、学习分散注意力,保持生活规律,利于恢复;若抑郁严重,出现自伤自杀念头、无法正常学习生活等,休学调整是更好选择,能专注治疗,避免病情恶化。对于选择继续上学的学生,家长和学校应给予更多关注和支持,如合理安排学习任务、提供心理辅导等。而休学的学生,家长要陪伴其积极治疗,帮助建立规律生活,适当运动等。
彭祖贵
主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精神科
2025-02-17
抑郁症嗜睡不是好事。抑郁症患者出现嗜睡,可能是病情加重的表现。抑郁症本身会导致睡眠障碍,嗜睡可能意味着患者的大脑神经调节功能进一步紊乱,精神状态更为萎靡。嗜睡还可能使患者陷入一种消极的循环,因过度睡眠而缺乏活动,身体机能得不到锻炼,进而影响情绪和心理状态,加重抑郁症状。同时,长期嗜睡可能影响正常生活节奏,导致社交减少、工作学习能力下降等问题。抑郁症患者若出现嗜睡情况,应及时告知医生,以便调整治疗方案。
彭祖贵
主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精神科
2025-02-17
精神病二级比三级更严重。精神病的分级主要依据患者的社会功能受损程度、自知力状况等。一级精神病患者基本丧失社会功能,需要长期住院治疗;二级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严重受损,生活需他人协助;三级精神病患者社会功能部分受损,尚具有一定的工作学习能力。所以,从社会功能受损程度看,二级更严重。需要注意的是,精神病分级只是一个大致评估,患者的病情可能会变化。
彭祖贵
主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精神科
2025-02-17
焦虑症是一种疾病,而非性格。焦虑症是一种常见的精神障碍,有其特定的生理和心理机制。从生理角度看,患者大脑中的神经递质失衡,如血清素、多巴胺等分泌异常。从心理方面,长期处于高压环境、经历创伤事件等都可能诱发。它不同于性格,性格是个体相对稳定的心理特征,而焦虑症会严重影响日常生活、工作和社交,患者常出现过度紧张、恐惧、心慌、呼吸急促等症状,且难以自我控制。焦虑症需要科学对待和专业治疗。
彭祖贵
主治医师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精神科
2025-02-17
热门文章
高晓玲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科
高晓玲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科
高晓玲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科
高晓玲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科
高晓玲
副主任医师
上海市第一妇婴保健院
妇科
免费提问
累积已解决23245个网友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