胆道炎

  • 疾病概述
  • 病因
  • 症状
  • 就医
  • 治疗
  • 饮食
  • 护理

疾病概述

感染的胆道易于形成结石,胆石如阻塞胆总管则有80-90%合并感染,感染常见细菌为大肠杆菌、绿脓杆菌、厌氧菌等。胆石病在静止期可无明显症状及体征,或仅有上腹部不适、隐痛、厌油腻饮食等症状;当胆道某一部位发生胆石移动、梗阻或细菌感染时,可出现中右上腹绞痛、发热、黄疸等症状,右上腹可出现压痛、肌卫、反跳痛或扪及肿大胆囊之底部。重症感染可并发胆囊坏疽穿孔、胆道出血、肝脓疡、中毒性休克等。

胆道炎

就医指南

临床症状:恶心与呕吐、腹部不适、胀痛等。

好发人群:中年人群。

并发疾病:小儿硬化性胆管炎、小儿急性胆囊炎与胆管炎、原发性硬化性胆管炎、胆管结石与胆管炎、急性化脓性胆管炎、慢性胆管炎等。

常用检查:胆道造影、皮肝穿刺、尿淀粉酶检查、血清谷草转氨酶检查、胆固醇酯检查等。

就诊科室:肝胆外科、急诊科。

治疗周期:一周左右。

是否医保:是。

常用药物:盐酸左氧氟沙星胶囊、盐酸米诺环素胶囊、胆舒胶囊、鸡骨草胶囊等。

病因

主要病因
急性化脓性胆管炎系胆道梗阻(最常见为胆石梗阻)使胆汁淤滞、胆管内压力迅速增高所致胆道急性化脓性感染。
传播途径
一般不具有传染性。

症状

典型症状

一、早期症状

主要表现为中上腹不适、胀痛,或呈绞痛发作,本病起病常急骤半数病人出现烦躁不安、意识障碍、昏睡乃至昏迷等中枢神经系统抑制表现,同时常有血压下降现象。

二、晚期症状

慢性患者主要表现为易疲乏,厌食,体重减轻,腹痛,发热,黄疸,皮肤瘙痒,而无门静脉高压的症状和体征。重症患者则明显黄疸、肝脾大、腹水、脑病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等肝硬化晚期症状。

其他症状

可并发胆囊结石,阻塞性黄疸,原发性胰腺炎。

就医

需要做的检查

一、生物化学检查

血、尿淀粉酶的测定,在腹痛发作时应视为常规检查,有助于诊断。可提示本症有伴发胰腺炎的可能。或提示有胰胆管异常合流,返流入胆管的高浓度胰淀粉酶经毛细胆管直接进入血液而致高胰淀粉酶血症。同时测定总胆红质、5′核甙酸酶、碱性磷酸酶、转氨酶等值均升高,在缓解期都恢复正常。在长期病程者则有肝细胞损害,在无症状病例检验方面则正常。

二、B型超声显像

具有直视、追踪及动态观察等优点。如胆道梗阻而扩张时,能正确地查出液性内容的所在和范围,胆管扩张的程度和长度,其诊断正确率可达94%以上。应作为常规检查的诊断方法。

三、经皮肝穿刺胆道造影(PTC)

在肝胆管扩张病例易于成功,可清晰地显示肝内胆管及其流向,明确有无胆管扩张和扩张的范围。应用于黄疸病例可鉴别其原因或梗阻部位,并可观察到胆管壁和其内部的病理改变,依其影象的特征以鉴别阻塞的原因。

四、经内窥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

借助于十二指肠镜可经乳头开口插管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管和胰管内,查明胆管扩张的范围和梗阻部位,并能显示胰胆管共同通道的长度和异常情况。

五、胃肠钡餐检查

囊状扩张较大者可显示十二指肠向左前方移位、十二指肠框扩大、呈孤形压迹。其诊断价值已为超声检查所替代。

六、术中胆道造影

在手术时将造影剂直接注入胆总管内,可显示肝内、外胆管系统和胰管的全部影像,了解肝内胆管扩张的范围、胰管胆管的返流情况,有助于选择术式和术后处理。

鉴别诊断

一、急性胰腺炎:

该病可继发于急性胆囊炎和胆管炎,腹痛较急性胆囊炎剧烈,呈持续性,范围较广并偏向腹部左侧,压痛范围也较为广泛,血与尿淀粉酶一般均升高。

二、急性阑尾炎:

高位急性阑尾炎与急性胆囊炎的不同点主要在于详细分析病史和体征。

三、胆道蛔虫病:

发病突然,腹痛在剑突下呈阵发性绞痛,呕吐频繁,常有吐蛔虫史,腹痛可自行缓解。早期上腹部压痛不明显,无腹肌紧张。

四、溃疡病穿孔:

病人多有胃、十二指肠溃疡史,腹痛发作突然,呈持续性,较急性胆囊炎剧烈,并很快波及整个腹部,腹肌强直,但很少有呕吐现象。因较小的十二指肠穿孔,或穿孔后很快形成一个局限的炎性病灶时,容易与急性胆囊炎混淆。

五、肝脓肿:

位于肝右叶前下方的脓肿,触诊时易把肿大的肝脏误认为胆囊炎性包块。

治疗

治疗方法

一、非手术疗法:

亦可作为术前准备,包括:a.卧床休息、禁食 、腹胀者胃管减压;b.补液,纠正水、电解质与酸碱平衡失调;c.解痉止痛;d.静脉联用有效抗生素,如庆大霉素、氨苄青霉素、氯霉 素、先锋霉素等;对80%~85%的早期病例有效。

二、手术疗法

1、急性胆囊炎:一般主张经12~24小时积极的内科治疗,待症状缓解再择期手术。目前,一些医院已经开展急症保胆手术

2、慢性胆囊炎:微创保胆手术是首选,极少数患者胆囊已经萎缩和癌变,应切除胆囊。

中医治疗

一、解痉止痛膏1贴,敷中脘穴处,1小时后疼痛消失,治疗胆绞痛。

二、取天枢、气海、中极、关元等穴位拔罐治疗。主治上腹部疼痛。呕吐者,可先在鸠尾、巨阙行针刺拔罐治疗,也可配用中药贴敷穴位。中药为:白术10g,川朴10g,木香10g,乌药10g,郁金10g,白芍10g,玄胡10g,研末调膏敷用。

三、取白蔻适量,打烂,敷于手腕上,待起泡时刺破,除去黄水,具有退黄之功效。

四、取鲜毛茛适量,捣烂,团成丸如黄豆大缚臂上,夜即起泡,用针刺破,放出黄水。

饮食

饮食调理

以清淡饮食为主,保持三餐规律,最好低糖低脂饮食,不吃辛辣油腻的食物。同时,要补充足够的蛋白,比如多吃鸡蛋清、瘦肉、鱼肉或者鸡肉等食物。另外,还要保证每天摄入足够的维生素。

护理

日常护理

一、胆管炎患者多饮水,多活动,适当的参加一些体育锻炼,增强体质,避免过度劳累及经常熬夜,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避免烦躁易怒。

二、饮食规律是预防胆囊息肉的最好方法。因为未进食时胆囊中充满了胆汁,胆囊粘膜吸收水分使胆汁变浓,此时胆固醇/卵磷脂大泡容易形成,胆汁的粘稠度亦增加,最终形成胆固醇沉积。

三、多吃富含膳食纤维、维生素的食物,如新鲜水果蔬菜等。养成规律进食的习惯,并且要做到少量多餐,以适应胆囊切除术后的生理改变。消化不良的症状大概会持续半年左右,随着时间的推移,胆总管逐渐扩张,会部分替代胆囊的作用,消化不良的症状也就会慢慢缓解。这时饮食也就能逐步过度到正常了。

四、调节情志,中医学认为,情志不调,肝气郁结,疏泄失职,胆汁郁滞是形成结石的一个主要因素。保持一个愉快的心情,人的气体通畅,气血调和,肝的疏泄正常,胆汁就不易“潴留”。

五、手术后近期,尽量减少脂肪及胆固醇的摄入,不吃或少吃肥肉、油炸食品、动物内脏等,如果因口感需要可适当用一些橄榄油来烹制食品。要增加富含蛋白质的食物,以满足人体新陈代谢的需要,如瘦肉、水产品、豆制品等。

预防措施

一、有规律的进食。

二、适度营养并适当限制饮食中脂肪和胆固醇的含量。

三、保证摄入足够量的蛋白质。

四、讲究卫生,防止肠道蛔虫的感染。

五、积极治疗肠蛔虫症和胆道蛔虫症。

六、保持胆囊的收缩功能,防止胆汁长期淤滞。

展开全部

胆道炎推荐科普

轻松扫一扫 预约挂号没烦恼

公众号:预约陪诊小助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