乳腺癌
疾病概述
乳腺癌(breast cancer)是乳腺上皮细胞在多种致癌因子的作用下,发生增殖失控的现象。疾病早期常表现为乳房肿块、乳头溢液、腋窝淋巴结肿大等症状,晚期可因癌细胞发生远处转移,出现多器官病变,直接威胁患者的生命。
就医指南
临床症状:乳腺肿块、乳头溢液、皮肤改变、乳头及乳晕异常、腋窝淋巴结肿大、转移症状等。
好发人群:年龄超过40岁,未婚未孕未哺乳者;月经来潮小于12岁或绝经年龄大于55岁者;有乳腺癌家族史者;患良性乳腺疾病者;中老年妇女;长期高脂肪、高热量饮食者。
并发疾病:上肢及手部肌肉萎缩、上肢水肿、皮瓣坏死、积液等
常用检查:肿瘤标志物报告、乳腺超声、钼靶等影像检查报告、乳腺活检或手术病理报告、血常规报告、生化检查报告、PET-CT等。
就诊科室:肿瘤科、乳腺外科、普通外科。
治疗周期:半年左右。
是否医保:是。
常用药物:雌二醇片/雌二醇地屈孕酮片、炔雌醇环丙孕酮片、己烯雌酚片等。
病因
一、内分泌因素
雌激素中的雌二醇等激素和乳腺癌的发病具有密切关系,而孕酮能够刺激肿瘤生长,同时也可以抑制垂体产生促性腺激素。
二、月经婚育因素
若是患者月经初潮年龄较小、绝经晚以及月经周期短都是患乳腺癌的高危因素。
终身不育者、首次生育年龄大于30岁以及生育后未进行哺乳者的发病率较高。
三、乳腺本身疾病
乳腺重度不典型增生以及乳头状瘤的患者出现乳腺癌的风险较大,所以以上疾病被视为癌前病变。大导管内乳头状瘤可能发展为大导管内乳头状癌。
一侧乳腺癌患者,其对侧发生乳腺癌的危险性会增加3~4倍。
四、生活方式
部分研究证实,脂肪以及高能量饮食和乳腺癌的发生为正相关;并且资料表明,50岁以后的肥胖者出现乳腺癌的机会会显著增大。
长期饮酒会增加体内雌激素水平以及生物利用度,其中每日饮酒3次以上的女性,其乳腺癌的危险性增加50%~70%。
五、物理因素
乳腺组织对电离辐射比价敏感,过多暴露于射线者患癌风险较大。
若是儿童时期曾经接受过胸部放射线治疗,那么成年后患乳腺癌的风险增加。
六、遗传因素
家族史:若是直系家族中有绝经前乳腺癌患者,其姐妹及女儿会患有乳腺癌的风险较没有家族史的人群高3~8倍。
基因突变:若是有乳腺癌易感基因BRCA-1和BRCA-2突变者,那患有乳腺癌的概率可超过80%。
症状
一、乳腺肿块
1、乳腺肿块是乳腺癌最常见的症状。
大多数肿块为无痛肿块,仅少数患者会伴有不同程度的隐痛或刺痛。
肿块一般以上方为多,下方较少。
大部分的患者在无意中发现肿块。并且肿块多为单发,质硬,边缘不规则,表面欠光滑。
肿块会随着疾病的发展有逐渐增大的倾向。
2、乳头溢液
患者会在非妊娠期从乳头流出血液、浆液、乳汁、脓液等,或在停止哺乳半年以上仍有乳汁流出,以上症状称为乳头溢液。
单侧单孔的血性溢液要进一步做乳管镜检查,若是发现乳腺肿块更应重视。
二、皮肤改变
1、酒窝征:乳房皮肤局部呈现凹陷,并且形状类似酒窝。一般是因为当肿瘤侵犯乳房悬韧带后与皮肤粘连,从而出现酒窝征。
2、橘皮样改变:若患者的癌细胞阻塞了真皮淋巴管,会导致毛囊处形成许多点状凹陷的体征,因为形似橘皮样,所以也叫“橘皮征”。
3、皮肤卫星结节:主要表现为原发肿瘤周围皮肤出现多个大小不一、质地较硬的红色或暗红小结节,又称“卫星征”。
4、皮肤溃烂
当肿瘤侵犯皮肤时,会呈红色或暗红色样变。
若是患者的肿瘤继续增大时,在局部会出现缺血、溃烂或菜花样改变,这时称为“菜花征”。
5、炎症样改变
主要症状表现为整个乳腺皮肤充血、红肿、局部皮温增高,酷似炎症,称为“炎性乳腺癌”。
此症状较为常见于妊娠及哺乳期的乳腺癌。
三、乳头、乳晕异常
1、乳头回缩:肿瘤一般位于或接近乳头深部,会导致乳头回缩。
2、湿疹样变:主要表现为乳头皮肤瘙痒、糜烂、破溃、结痂、脱屑、伴灼痛,酷似湿疹。
四、腋窝淋巴结肿大
乳腺癌患者大概有三分一直以上的患者会出现腋窝淋巴结转移。
在初期可能会出现同侧腋窝淋巴结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硬,可单发或多发融合,早期可推动,晚期活动差。
隐匿性乳腺癌乳腺体检触摸不到肿块,常以腋窝淋巴结肿大为首发症状。
晚期可在锁骨上和对侧腋窝触摸到肿大的淋巴结。
乳腺癌会发生转移,初期主要为腋窝,晚期会转移到到肺、骨、肝等位置,从而导致出现相应的症状。
1、肺转移可出现咳痰、咳血、呼吸困难等症状。
2、骨转移可出现间歇性或持续性骨痛或者其他症状。
3、肝转移可出现肝区不适、肝区疼痛、腹胀、黄疸等症状。
就医
一、病史
1、主要询问月经史、婚育史、哺乳史等,是否曾患有乳房良性肿瘤。
2、询问家庭里是否存在有乳腺癌或其他肿瘤患者。
二、临床表现
1、是否存在乳腺肿块,质地硬,活动度差,可能有疼痛等。
2、是否存在有乳头溢液等情况。
3、是否存在局部破溃、酒窝征、乳头内陷、橘皮征等乳房外形改变。
4、部分少数患者会出现胸痛、气促、骨痛、肝大、黄疸等转移表现。
一、乳腺纤维腺瘤
相似点:都可能导致乳腺肿块。
不同点:乳腺纤维腺瘤主要发生于于青年女性,其中以18~25岁最常见,并且病史长、发展慢的特点。乳腺纤维腺瘤导致的肿块为一般为圆形、椭圆形,中等硬度(类似于鼻子的硬度),表面光滑,活动良好。进行组织病理学检查有助于鉴别。
二、乳腺囊性增生病
相似点:都可能导致乳腺肿块。
不同点:乳腺囊性增生病一般多见于中年女性,并且与月经有一定关系,患者一般在月经前数天就会感到有肿痛感,当月经来潮后胀痛轻时,“肿块”会缩小。进行乳腺钼靶和超声检查有助于鉴别。
三、大导管内乳头状肿瘤
相似点:都可能导致乳头溢液等。
不同点:大导管内乳头状肿瘤一般常见于中年女性,其头溢液一般以暗红色为主,主要是因为肿瘤合并了炎性感染,出现渗血所导致的。在多数情况下,大导管内乳头状肿瘤的肿物按压不明显,但是可以观察到乳管开口溢液。
四、积乳囊肿
相似点:都可能导致乳腺肿块。
不同点:积乳囊肿常见于哺乳后期或断奶后多年的女性;临床表现为乳腺圆形肿块,中等硬度(类似于鼻子的硬度),针吸可见乳汁样液。
五、乳腺结核病
相似点:都可能出现乳腺肿块。
不同点:乳腺结核病常见于中年女性,其肿块增大比较缓慢,具体症状类似慢性炎症,并且部分患者会伴有腋窝淋巴结以及肺部结核,进行病理学检查有助于确诊。
六、恶性淋巴瘤
相似点:都可表现为无痛性肿块,活动,质软,生长迅速。
不同点:恶性淋巴瘤常见于50~到60对的女性,一般为单发性,部分患者会同时发生。确诊需要依赖于病理诊断。
治疗
一、保留乳房手术(保乳手术)
主要适用于临床Ⅰ期、Ⅱ期及部分Ⅲ期的患者(炎性乳腺癌除外)。若是患者有保乳意愿,并且乳房有适当体积,肿瘤和乳房体积比例适合,术后可以保持良好的乳房外形,可以选择采取该手术。
该术式优点在于可获得良好的美容效果,但需要接受术后辅助放疗。
35岁以下的保乳手术患者的复发以及再发乳腺癌的风险较高,所以患者以及家属需要慎重选择。
二、乳腺癌根治术
主要内容为手术切除乳房以及胸大小肌,并对腋窝淋巴结进行清扫,主要用来对局部晚期胸肌受累的乳腺癌进行治疗。
三、乳腺癌改良根治术
该手术的特点是保留胸大、小肌,主要采用横切口,并且机芯皮瓣分离时保留薄层脂肪。
该术式的优点在于术后可有较好的功能及外形,便于需要时做乳房重建手术。
该术式目前是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主要适合于微小癌以及临床Ⅰ、Ⅱ期及胸肌未受累的Ⅲ期乳腺癌。
四、乳房单纯切除术
该术式仅切除乳腺组织、乳头、部分皮肤和胸大肌筋膜。
该术式主要适用于非浸润性癌、微小癌、湿疹样癌限于乳头者。也能够用于年老体弱不适合根治手术或者是因肿瘤较大或有溃破、出血者配合放射治疗。
腋窝淋巴结处理
主要内容包括前哨淋巴结活检与腋窝淋巴结清扫。
主要目的为了解腋窝淋巴结的状况,以确定分期,选择最佳治疗方案。
五、前哨淋巴结活检
前哨淋巴结活检(SLNB)具有创伤小且相关并发症少等优点,主要内容为对最接近乳腺的1个(或几个)淋巴结进行切除活检,以此评估腋窝淋巴结状态。
对于明确腋窝淋巴结无明确转移的患者,并且SLNB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可以免除腋窝淋巴结清扫。
若SLNB阳性,可进行腋窝淋巴结清扫。
六、腋窝淋巴结清扫
清扫腋窝淋巴结一般为10个以上,以保证能真实地腋窝淋巴结的状况。
七、乳房切除后的重建
也叫做乳房再造手术,其基本方法为包括皮肤覆盖的再造以及乳房体积的再造。
乳房体积的再造方法包括:应用假体、皮瓣组织移植、游离自体脂肪移植等。
乳房再造提高术后患者的生活质量及心理满意度。
根据药物的作用机制不同,将药物治疗分为化学药物治疗、内分泌治疗(激素治疗)以及靶向治疗。
一、化学药物治疗
化学药物治疗简称化疗,主要指的是通过使用细胞毒性药物杀灭癌细胞的全身治疗手段,一般可以分为辅助化疗和新辅助化疗。
辅助化疗主要指在手术后所做的全身化疗,其主要目的在于杀灭手术无法清除的微小病灶,以此来减少癌灶转移复发,提高患者生存率。主要适用于适用于浸润性乳腺癌伴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患者。而对于腋窝淋巴结阴性并且有高危复发因素者,也适合应用术后辅助化疗。
新辅助化疗主要指在实施局部治疗方法(如手术或放疗)前所做的全身化疗,主要目的在于先通过化疗使肿瘤缩小,然后通过手术或者放疗等治疗方法来治愈肿瘤。主要适用于适用于肿块较大(>5cm)、腋窝淋巴结转移、有保乳意愿但肿瘤大小与乳房体积比例大难以保乳等患者。
治疗乳腺癌的化疗药物的原理一般是通过改变或抑制癌细胞的生化代谢过程,干扰癌细胞的繁殖为主。
药物选择一般以蒽环类和紫杉醇类为主。
蒽环类药物:常见药物包括多柔比星、表柔比星、吡柔比星等,主要有心脏毒性(多柔比星最严重)、骨髓抑制、消化道反应等副作用。
紫杉类药物:常见药物包括紫杉醇、多西他赛等,主要有骨髓抑制、过敏反应、皮肤反应(红斑)、胃肠道反应等副作用。
其他:临床常用药物包括环磷酰胺、5-氟尿嘧啶,口服药物卡培他滨等。
二、内分泌治疗
内分泌治疗主要通过去除以及阻断激素的作用,来阻止癌细胞生长。
内分泌治疗与化疗相比,具有疗效确切、毒性小、使用方便、无须住院、患者易于接受等优点,但是起效比较慢,并且缓解期长,主要适合于激素受体(ER/PR)阳性的各期乳腺癌患者。
抗雌激素药物常见药物包括三苯氧胺(又名他莫昔芬)、托瑞米芬等,主要用于降低乳腺癌术后复发及转移,减少对侧乳腺癌的发生率。
临床上一般用于绝经前和绝经后妇女,会导致潮热、恶心、呕吐、静脉血栓形成、眼部副作用、阴道干燥或分泌物增多等副作用。
芳香化酶抑制剂常见药物包括来曲唑、阿那曲唑、依西美坦等,以上药物可以有效降低雌二醇,达到治疗乳腺癌的目的。
临床上适用于绝经后妇女,治疗效果优于他莫昔芬,主要有骨质疏松、关节疼痛等副作用。
其他
临床常用内分泌药物还包括黄体生成素释放激素类似物戈舍瑞林和亮丙瑞林,雌激素灭活剂氟维司群等。
三、靶向治疗
是通过特异性干扰,进而阻断肿瘤生长的治疗手段。
与化疗相比,其对正常细胞的影响较小,治疗过程中患者的耐受性较好,适用于HER-2阳性的乳腺癌患者。
主要药物有曲妥珠单抗、帕妥珠单抗、T-DM1、拉帕替尼、吡咯替尼等。根据病情不同,可分别与化疗联合或序贯,用于新辅助、辅助和晚期乳腺癌的治疗。
有时也可与内分泌药物联合使用。
饮食
主要原则为营养均衡、易消化为主,尽量避免辛辣刺激性食物。
推荐低脂饮食、选用优质蛋白,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少吃精制谷物、红肉和加工肉、甜点、高脂牛奶和油炸食品。
护理
生活中要保持健康的体重,若患者是超重或者肥胖人群要降低脂肪能量摄入,若患者为营养不良或体重过轻应制定并实施营养改善计划。
保持一定的运动量,成年患者每周要保持两小时以上的中等强度活动,老年患者也要尽量保持一定的活动量。
谨慎选择保健品,戒烟戒酒。
展开全部
乳腺癌推荐科普
时长:01:11
时长:02:18
时长:01:27
曹文兰 主任医师
曹文兰 主任医师
轻松扫一扫 预约挂号没烦恼
公众号:预约陪诊小助手